科创板助力高成长潜力企业,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摘“U”队伍壮大
AI导读:
科创板推出“市值+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助力高成长潜力企业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已有9家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摘“U”,累计37家公司计划通过该标准登陆科创板。此举加速我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深远意义。
科创板助力高成长潜力企业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摘“U”队伍已增至9家,标志着科创板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科创板在设立之初便推出了“市值+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这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允许无收入、未盈利企业发行上市。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这一创新举措高度契合硬科技企业发展规律。此类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困境,科创板的包容性上市标准不仅为其注入关键资金,助力攻克核心技术壁垒,更能吸引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创新,推动“资本+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从宏观视角来看,此举加速我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对优化产业结构、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摘“U”阵营日益壮大,科创板成硬科技企业融资新平台
自2019年科创板启航以来,便以多元包容的上市机制为科技研发突破注入强劲动能。第五套上市标准打破传统盈利与营收规模的桎梏,聚焦“核心技术获国家认可、市场前景广阔”“研发成果已达关键阶段”等核心要素,为具备硬核竞争力却尚处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开辟了通往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累计有37家公司计划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登陆科创板,其中20家已成功发行上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第五套上市标准为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这有助于解决这些企业在成长初期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支持其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以首药控股为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康太替尼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成为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或上市申请获受理的典范。随着研发成果转化进程不断提速,相关企业经营质效持续向好,科创板摘“U”阵营加速扩容。2024年,20家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3.39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亏损额收窄至68.33亿元,同比缩减39.16%。
多维度增强包容性,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监管部门多次表态,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文章中表示,要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未来,科创板有望持续优化上市制度,设立更多针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标准和规则,更好满足各类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然而,包容性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直面诸多挑战。董忠云指出,未盈利企业通常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投资风险。同时,部分企业可能滥用该标准上市融资,存在道德风险。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未盈利企业的持续监管,建立更为严格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