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业受关注,盈利能力改善与AI引领产业变革
AI导读:
近期,创新药企业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多家企业盈利能力改善,预计2024年减亏或扭亏为盈。AI技术正在全方位重塑创新药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同时,海外市场助力创新药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未来,AI平台将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之一。
近期,创新药企业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在资本热潮的背后,是创新药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药企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周期。
有医药行业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多家A股创新药企业预计在2024年实现减亏或扭亏为盈,标志着行业正加速迈向“商业化兑现期”。国产创新药的成功上市以及海外授权里程碑付款的密集确认,将为企业利润增长提供坚实保障。同时,AI技术正在全方位重塑创新药产业的各个环节,加速行业的商业化进程,未来AI平台有望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2024年,随着核心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出海”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企业自身的降本增效措施,部分创新药企业的利润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例如,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神州细胞”)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至13000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兴制药”)等公司同样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扭亏转盈。
此外,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生物”)等明星创新药企业也预计去年实现显著减亏。数据显示,荣昌生物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147000万元,较2023年减少亏损约4100万元。
神州细胞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公司多个在研产品陆续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覆盖了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展现了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核心产品2024年销售稳定,其他上市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显著上升,预计2024年度实现扭亏为盈。”
百利天恒去年业绩增长迅猛,主要得益于公司获得的海外合作8亿美元首付款。科兴制药则因海外市场迅速放量,以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的获批上市为契机,迅速打开并深化了欧盟市场,海外销售收入较同期增长超60%,同时国内市场营收稳步增长,共同驱动公司业绩扭亏。
广州市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益峰分析称:“创新药企业去年业绩向好的原因,一是国内政策端的长期支持;二是国内药企的自主‘出海’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实现突破性进展;三是研发效率提升带动成本优化,叠加人工智能的降本增效,大幅提升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效率,加速创新药的上市。此外,资本市场融资回暖,多家创新药企业通过产品授权获得正向现金流,为后续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该负责人还表示,综合来看,2024年诸多创新药企业取得优异业绩,是受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加及科学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李益峰认为,未来2年至3年内,具备差异化技术平台、全球化能力及高效商业化体系的创新药企业将持续享受行业红利,而依赖单一产品、研发效率低下的企业可能重新陷入亏损。行业趋势延续但分化加剧,传统的制药厂逐渐退出市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创新药企业竞争格局日益优化。
“出海”竞逐全球市场
在多家创新药企业利润改善的背后,海外市场的助力不容忽视。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医药首席分析师蔡明子表示,海外市场对国内创新药企业具有重大意义,是其突破市场容量、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当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出海”已成大势所趋,成功“出海”的企业有望成为全球性制药公司。
蔡明子指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药市场成熟且利润率更高。海外市场方面,欧美等发达地区人均医疗支出高,创新药市场需求旺盛,且存在专利到期缺口;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人口经济向好,医疗需求大,产品价格优势显著。这为国内创新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蔡明子还认为,随着欧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审批,这将有利于提升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在新兴技术领域,如细胞与基因治疗、双抗/ADC等药物方面,中国临床试验数量庞大,海外授权空间广阔。
然而,创新药企业“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提醒:“不同国家的法规、伦理审查标准存在差异,这增加了海外临床试验的复杂性。此外,海外临床试验和市场推广成本较高,对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提出更高要求。”
蔡明子补充说:“企业在海外销售网络搭建、本土化团队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一定挑战。”
AI技术引领产业变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蔡明子指出,AI技术正在深度赋能创新药企业,重塑其研发、商业等多方面格局。
神州细胞相关负责人表示:“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创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AI可分析海量生物数据,快速识别潜在药物靶点并验证其有效性,从而缩短传统实验时间。同时,AI还能通过分析患者数据,精准分层并匹配临床试验,加速招募过程,提高临床试验效率。AI正在推动创新药研发向更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尽管面临挑战,但其潜力巨大,未来有望带来更多突破性疗法。”
蔡明子认为:“AI促使创新药企业向‘智能密集型’转变,提升研发效率、攻克技术难题、升级产业生态。拥抱AI的药企有望引领行业发展。例如,在研发模式上,大模型可助力企业研发,并在早期药物发现中融入AI提供的智能服务;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可升级License模式,出现订阅式药物研发服务;此外,跨学科研发兴起,药企与科技公司建立新的合作生态,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共赢。总之,未来AI平台将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李益峰也表示:“‘AI+医疗’正在对创新药行业产生革命性推动作用,从提升研发效率到重构商业模式,甚至将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主要影响是缩短新药研发周期,AI将平均10年的研发周期压缩至5年至7年。对企业而言,带来的根本性变革包括研发模式从‘人力密集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以及商业模式的颠覆,即从‘卖药’向‘卖AI能力’转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