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季糖酒会已结束,展会规模创历史新高。酱酒行业呈现理性回归趋势,参展企业数量减少,头部品牌保持优势。大众酒市场成为新增长点,酒企加速布局低价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一年一度的春季糖酒会已圆满结束,作为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这场大型专业展会不仅是酒企展示品牌的舞台,也是行业招商交易的核心阵地。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超6600家展商参展,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透露,相比往届,今年糖酒会展现出明显的理性化趋势,标志着酒水行业正步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

北京圣雄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邹文武指出:“2025年糖酒会的降温是行业转型的阵痛,也是重构产业秩序的契机。未来,糖酒会的传统招商功能将逐渐淡化,转而成为品牌发布新品、展示文化的时尚文化节,成为企业展现核心竞争力的秀场。”

作为观察酒水行业的窗口,本届展会释放出多重市场信号:酱酒参展企业数量减少,意味着酱酒品类正走向理性发展;白酒消费总量缩减背景下,大众酒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众多酒企加速布局。

酱酒理性回归

今年糖酒会期间,酱酒参展企业数量整体下滑,杂牌酱酒厂家和贴牌定制酒热度降低,头部酱酒品牌保持优势,品牌分化显著。酱酒专题论坛也大幅减少。

邹文武观察到,锦江宾馆展区历来是酱香品牌集中区,今年活跃度明显下降。清香型品类开始崭露头角,但市场热度与酱酒热潮期仍有差距。

糖酒会上酱酒降温,反映出酱酒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向理性回归。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是近六年首次负增长。酱酒行业整体利润增速也放缓。

当前,酱酒消费趋向理性,品质认知提升,品牌偏好向头部及核心产区集中;供给端加速产能出清,中小酒企非理性扩张的产能被淘汰。权图酱酒工作室指出,酱酒产能扩张已入拐点,优质产能逐步饱和,去年仁怀等主产区减产停产超15万吨。未来酱酒产能结构将大变,有效产能将保持在60万—70万吨间,供给市场产能约50万千升。其中,TOP10酱酒企业占有80%产能,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大多永久出清。

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短期看这是行业阵痛,长期看有利于大型酱酒企业抢占更多消费场景、占领更大市场。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表示,去泡沫是酱酒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正经历从品类扩张到品牌集中的质变,拥有品牌、规模、渠道、工艺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酱酒市场已从品类增长转为品牌竞争性增长,并逐步迈入精耕细作时代。糖酒会现场印证了行业转型,各大酱酒企业通过推新品、营销创新等方式加强品牌建设。

目前,酱酒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中小型酱酒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黑格咨询集团董事长、CCTV大国品牌战略顾问徐伟表示,酱酒市场缺深度市场、缺流行趋势,跟风盛行。酱酒企业要脱颖而出,必须“做自己”,发挥地方优势。

大众酒加速内卷

上一轮酱酒繁荣期因需求激增叠加产能受限,市场出现价格泡沫。随着近年产能释放与市场理性回归,供求关系反转。

酱酒行业明星产品价格回落,主销价格带整体下移。《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大部分酱酒明星大单品市场成交价下降10%—20%左右。价格带也整体下移。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大众消费赛道。糖酒会期间,习酒推出“知交”全系列,瞄准200—300元价格带;国台推出200—350元价格带的金质、优标酒。其他名酒企业也布局大众酒价格带。

酒企密集发布低价产品,与大众消费需求增长有关。卓鹏咨询报告显示,在7600亿元白酒市场中,300元以下价格带约为3300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43%。预计2025年300元以上白酒市场下滑超10%,但300元以下市场增长约10%。

邹文武表示:“100—300元价位是缩量周期中的增量机会,头部企业加大该价位段布局,一是抢夺主导权和市场地位,二是顺应消费需求。”

肖竹青认为,白酒新周期内,高端白酒需求收缩,高性价比口粮酒成增长引擎。名酒企业推出大众民酒新品,优化产品结构,覆盖多元消费场景。区域酒厂受挤压,竞争压力加剧。

在此背景下,中小酒企转型发展。糖酒会上,原酒供应商加速布局自有品牌。

蔡学飞表示,行业调整周期中,原酒企业缺乏品牌、渠道优势,竞争不利。随着名酒企业扩张产能,外部原酒需求下降,恶化原酒企业经营环境。原酒企业可利用自身生态、工艺优势,开展酒庄、体验馆营销创新,实现全国销售模式创新与突围。

但蔡学飞也指出,原酒企业运营能力弱,缺乏长期战略,限制品牌化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