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AI导读:
国家发改委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批评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将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汽车行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临内卷式竞争问题,包括价格战、虚假宣传等。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舆论引导成为破局关键。
近日,#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内汽车行业无序竞争问题凸显,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不惜牺牲利润,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频发。未来,将加大力度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汽车行业作为“内卷式”竞争的焦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首先,汽车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竞争态势直接影响上下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其次,汽车行业被视为“内卷式”竞争的重灾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降价车型数量高达227款,较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大幅增加;同时,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4.3%,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价格战与营销创新层出不穷,部分车企对供应链企业施加压力,甚至采取“赔本赚吆喝”的策略;部分车企在营销宣传上夸大其词,如宣传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实际仅适用于高速场景;还有车企利用黑公关手段攻击竞争对手。
经济学中的“剧场效应”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内卷式”竞争的现状。这种竞争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无法产生真正的赢家,也无法带来市场增量,只会让所有参与者陷入“努力却无意义”的困境。当前,社会各界已达成共识,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然而,如何打破这一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自律是破局的关键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发布倡议书,呼吁车企停止发布销量周榜,此举受到广泛赞誉。此外,30余家光伏组件电池企业签署自律公约,进行产能管控;水泥、储能等多个行业协会也倡导抵制低价恶性竞争。这些案例表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则,推动企业加强协商与合作,对于解决“内卷式”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监管同样不可或缺。面对“内卷式”竞争,企业往往身不由己。因此,外部干预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今年以来频繁表态并采取行动,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力度正在加大。在汽车领域,加强价格监测、严查技术标准不达标和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等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其中,典型案例的通报将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
舆论引导也是解决“内卷式”竞争的重要手段。车企对口碑、风评和企业形象高度重视。因此,通过舆论引导营造人人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氛围,或将促使企业自觉抵制内卷行为,避免陷入负面舆情。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