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2024年报出炉:跨国车企利润缩水,中国车企业绩分化
AI导读:
3月以来,车企密集披露2024年年报,跨国车企利润普遍下滑,中国车企业绩分化。部分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实现逆势上扬,降本增效成为关键。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面临多维考验,新一轮淘汰赛正在进行。
3月以来,车企密集披露2024年年报。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5家已公布2024年财报的车企中,有14家利润出现同比下滑。然而,部分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增长,规模效应的显现,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经营业绩逆势上扬。
业内人士指出,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正面临多维考验,汽车行业正处在新一轮淘汰赛阶段。价格战常态化与技术路线的博弈下,现金流健康度、生态合作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成为车企生存关键。
跨国车企利润缩水
从利润来看,丰田汽车稳居行业首位,2024年净利润超过2400亿元。大众汽车集团紧随其后,税后利润为123.9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77.87亿元)。尽管主要跨国车企均盈利,但大部分车企利润同比下滑,Stellantis集团净利润同比骤降70%。
具体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全年销售收入为32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6万亿元),同比微增0.7%。但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5.4%,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0.6%。运营成本上升和外部竞争加剧是主要原因。
宝马集团全年收入为142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2万亿元),同比下滑8.4%;税前利润同比下滑35.8%。中国市场需求疲软与供应链问题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
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息税前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2.8亿元),同比下滑约31%。在中国市场,梅赛德斯-奔驰向中国客户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营收同比下跌8.5%。
跨国车企利润下滑原因多维,包括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信心下降、电动化转型投入巨大、价格战以及燃油车市场萎缩等。
中国车企业绩分化,降本增效是关键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分水岭,车企面临市场洗礼。中国车企净利润出现两极分化,长城汽车等头部车企净利润大幅增长,而一些传统车企则因合资业务下滑而净利润下滑。
长城汽车2024年营业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到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海外销售增长、产品结构优化等为其提供了“造血”能力。
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汽车连续两年营收突破千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小米汽车净亏损62亿元,但毛利率不断提升。新势力车企亏损原因之一是高额研发投入。
为尽快盈利,新势力车企正抢抓规模增长,同时优化企业管理、精细化供应链管理以及技术降本。理想汽车推出多款新车,形成“增程+纯电”双线布局,抢占市场。
市场瞬息万变,车企需快速适应。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认为,汽车产业淘汰赛即将进入读秒阶段,无法推出合格智能电动汽车或无法展示扭亏战略的车企可能“折戟”。
资深汽车产业人士指出,中国车企过去10年野蛮生长,2024年开始出现新趋势,即加快品牌战略收缩和融合,聚焦长项发力。2025年这种战略聚焦现象将增多,企业间将出现更多抱团取暖案例。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