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大国产运动品牌2024年年报业绩亮眼,出海战略正深刻影响成长路径,但与国际品牌仍有差距。本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占优势。国产品牌凭借精准洞察、创新投入及营销策略巩固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寻找新增长点。

近期,四大国产运动品牌——361°、安踏、特步、李宁的2024年年报相继披露,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9.6%、13.6%、6.5%、3.9%。特别是361°,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标志着国产运动市场品牌竞争进入新阶段。

顶层设计专家孙巍指出,国产品牌业绩向好得益于三方面:全民健身热潮、体育用品市场集中度提升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增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国产品牌业绩稳步上扬。

出海战略正深刻影响国产运动品牌的成长路径。财报显示,国产运动品牌加速国际化,但与国际品牌仍有差距。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国产TOP5品牌海外营收平均占比13.6%,远低于耐克的58%。在北美市场,国产品牌面临认知度挑战,但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有望建立桥头堡。

分化趋势加剧

2024年,四家国产运动品牌合计营收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21%。安踏凭借多品牌矩阵成为全球第三家年营收破千亿的体育用品集团;特步索康尼品牌营收突破10亿元;361°深耕下沉市场,门店数量达5750家;李宁则通过“运动时尚”定位巩固品牌力。

渠道布局方面,安踏、李宁、特步、361°持续优化门店结构,覆盖不同消费群体。运动鞋服市场加速向头部集中,安踏营收超其他三家总和。

中国服装行业战略专家杨大筠表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集中化趋势源于竞争格局固化。大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扩大份额,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国产品牌凭借市场份额和品牌力保持增速。

本土竞争加剧

国际运动品牌财报显示,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两位数增长,Lululemon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6%。耐克虽下滑,但表示将全力出击中国市场。此外,小众运动品牌亦快速扩张,本土市场竞争白热化。

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仍占优势。中信证券数据显示,耐克、阿迪达斯在800元以上价格带占据51%线下市场份额。国内外品牌需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产品牌凭借精准洞察、创新投入及营销策略巩固优势。麦肯报告指出,中国本土品牌在全球体育用品行业前20大品牌中占约60%市场份额。

出海挑战依旧

国产运动品牌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寻找新增长点。安踏加速全球化布局,361°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直营店,特步在美国、日本、韩国设有研发中心,李宁携手红杉中国推进海外业务。

专家指出,国产运动品牌出海必要性在于寻求新增长点、规避风险及借鉴成功经验。但出海需量力而行,做好战略规划,首先在东南亚、中亚等市场探索差异化定位,逐步渗透欧美市场。

经过全球市场调研,专家建议采取代理、合资等合作模式初期试水,待市场成熟后逐步自营。2025—2030年是布局海外的黄金窗口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