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产业链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AI导读: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普遍实现产能全球化布局,可有效降低关税风险。立讯精密等表示不承担关税成本。OPPO等品牌企业聚焦产品,积极应对关税变化,全球出货量稳居前列。
面对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普遍实现了产能全球化布局,可有效通过调整全球产能布局降低关税风险,而产业链企业则不承担客户关税成本。
“果链一哥”立讯精密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公司未预料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如此高,但按常规贸易规则,硬件制造厂商不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非供应链企业考虑范畴。
立讯精密管理层表示,客户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关税问题从未让客户要求供应商承担关税。
过往关税问题指美国加征关税时,苹果已申请关税豁免。根据美国关税豁免政策,电子产品若“美国成分≥20%”可豁免关税,涵盖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但此次苹果能否成功申请豁免,外界尚不知情。
即便苹果无法豁免关税,对产业链影响亦有限。立讯精密指出,仅少量国内制造成品出口美国,关税略有影响。
蓝思科技、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等企业表示,作为产业链中上游,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规避关税波动风险。直接出口零部件则采用离岸价或运费交货到指定地,由进口方承担关税。
进口方面,多家产业链企业表示,采购已形成日本、韩国等供应矩阵,采用加工贸易保税进口,不涉及进口关税。
关税由客户承担,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如何应对?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聚焦产品,做好自己最关键。
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OPPO全球出货量前四,东南亚市场份额第一,西欧整体第五,多个欧洲国家排名前三。OPPO全球设六大研发中心,并在七个海外国家建厂。
美国非OPPO核心外贸市场,未在美国建厂。分析师指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以运营商模式为主,国内品牌难进入,主要受影响为苹果、三星等,但苹果可能申请关税豁免。
刘波表示,OPPO未来将拓展拉美、非洲、巴西等新兴市场,巩固东南亚市场地位,突破高端,保持成熟市场稳定发展。
品牌企业进口方面,分析师表示,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需进口的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原产地非美国,影响不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