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经销商正通过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等方式拓展生存空间,新能源车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商超店营销花样百出,吸引了大量人流,融入了每一次市场消费热潮。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的生存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2025年一季度,随着“两新”政策的持续推进,车企新车投放与促销力度加大,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复苏的主要驱动力,第一季度车市呈现超预期“开门红”。车市升温,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释放出“回暖”信号。

  尽管常态化的“价格战”使汽车经销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他们正通过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延伸售后服务等方式拓展生存空间,积极寻找出路。

  燃油车与新能源品牌网络“此消彼长”

  随着一季度车市的回升,经销商的生存状况也同步“回暖”。长期来看,虽然4S“退网潮”仍在继续,但新能源品牌网络在持续增长。

  4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解读《2024-2025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4S网络规模较上年减少约2.7%,其中退网4S店中自主品牌占较大比例。然而,新能源品牌的网络仍保持增长。

  随着终端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在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背景下,新能源车的强势增长贯穿车市,同步映射到渠道领域,一些传统燃油车经销商开始投奔新能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受新车业务亏损拖累,经销商大面积“退网”,4S门店从传统豪华品牌转向自主新豪华品牌。销售人员也纷纷转向新能源品牌,尤其是理想、问界等“新豪华”品牌。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在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均表现出色。向新能源汽车品牌投资成为经销商集团的发展重点。

  但新能源并非绝对的救命稻草,经销商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商务政策等全盘考量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压力尚存,站在“十字路口”寻找新锚点

  2024年,汽车消费逐步回暖,全年乘用车国内零售量同比增长5.5%。政策带动实现保量,让经销商得以喘息。但受新车业务亏损拖累,汽车经销商生存压力尚未显著改善。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在国家两新政策推动下,“价格战”相对温和,但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传统豪华品牌与合资品牌也采取更为激进的价格策略,价格下行的压力需要由厂家和经销商共同分担。

  面对市场困难局面,汽车经销商通过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延伸售后服务等方式拓展生存空间,开始向“服务商”转变,通过加码售后、金融、二手车等业务缓解经营压力,提升利润。

  据统计,2024年汽车经销商在售后和金融板块的收入占比和毛利贡献均有所提升。大中型汽车经销商集团采取集团建钣喷中心等方式节省成本,开展美容改装等业务获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大也为经销商带来了新的机遇,部分经销商将维修车间部分面积出租给新能源汽车自营品牌,以覆盖经营成本。

  经销商的盈利结构正在悄然生变,二手车、售后等“边缘业务”成为更为稳健的业务板块。乘着政策东风,车市增长,“价格战”降温,经销商释放“回暖”信号,但压力尚存,他们正在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