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届上海车展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参展热情高涨,重点展示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成果。受制于欧美市场汽车整体产销下滑及电动化转型的高额投资,跨国零部件公司亟需中国汽车客户订单,积极寻求与中国整车厂的合作。

  界面新闻记者 | 周姝祺

  受制于欧美市场汽车整体产销下滑及电动化转型的高额投资支出,去年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承压,亟需中国汽车客户的订单。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参展热情高涨,重点展示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成果,涵盖线控转向、动力系统、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智能座舱等热门技术领域。它们迫切希望借此机会获得中国整车厂的青睐。

  一位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高层透露,本届车展其主要任务是接待国内整车厂客户,邀请他们参观展台,了解中国团队开发的成果。采访期间,一家国内头部传统企业到访,该零部件企业因此短暂限制了展台参观和媒体接待。

  从参展规模看,本届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从上一届的3万平方米增至约10万平方米,占整个展会的三分之一。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半数到场,英特尔、Mobileye和浩思动力等国际知名供应商首次参展。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本届跨国零部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场次较上一届翻倍。多数企业的全球总部最高负责人前来站台,展示“在中国,为中国”的决心及接下来的本土化投资计划。

  拿下中国客户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黄金认证。多位接受采访的跨国零部件高层表示,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创新活力最强的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天纳克CEO吉姆·沃斯(Jim Voss)认为,若想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先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一位常与零部件企业打交道的造车新势力供应链人士感受到跨国巨头的转变。他表示,过去获得跨国一级供应商的支持需满足各种配合条款,而现在刚释放定点需求,供应商就主动来谈合作。

  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正面临与跨国制造商相似的转型困境。在燃油车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它们需寻找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电动化转型需大笔前期投资,无法为零部件厂商带来足够的收益平衡支出。

  与此同时,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浪潮中,一批中国新兴供应商崛起,成为最新技术的引领者。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偏好已从跨国零部件巨头转向新崛起的中国企业。

  一位传统大厂新能源子品牌研发人员表示,目前除具有技术壁垒的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外,基本都有国产可替代方案。另一位造车新势力员工透露,本届车展更关注国内智能化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应用,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不再是首选。

  诸如地平线、Momenta、禾赛等中国供应商凭借低成本、高性能和优质服务,开辟了新的增量市场,并抢占传统海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Momenta在本届车展上宣布,其成功交付量产的车型数从2022年的1款增至130款,客户包括上汽大众、本田中国、上汽奥迪等。

  今年国产供应商成为上海车展的主力军,元戎启行、车联天下、芯擎科技、Momenta等均为首次参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及华为数字能源展台备受瞩目,参观者包括宝马等传统跨国公司人员。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吴钊指出,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的最大难题是管理体系机制导致的产品开发速度不够快,难以匹配中国客户的节奏需求。相比之下,中国本土供应商更灵活,可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配合车企的深度联合开发,以更敏捷的方式让前瞻技术快速落地。

  本届车展上,以色列自动驾驶芯片厂商Mobileye首次参展,展出多款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但由于Mobileye自研的自动驾驶算法和芯片硬件架构强耦合,只能向汽车公司出售软硬件一体的黑盒方案。

  一位Mobileye内部人士表示,Mobileye在上海嘉定拥有200人的研发团队,是以色列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但与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供应商相比,Mobileye在产品开发响应速度和配合需求方面处于劣势。

  受制于行业价格战影响,部分中国供应商为市场份额牺牲利润。佛瑞亚中国区总裁马川表示,价格战不仅给外资企业带来压力,也让整个行业陷入内卷。但这种成本压力也会促使各家强化本土化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吴钊指出,与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合作是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业务成功的必由之路。除了提升产品研发速度外,还需进一步推动供应链本土化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全球性研发创新也需更多以中国市场为主导。

  佛瑞亚在中国拥有超过3万名员工和67座工厂,并建立了27个研发中心。马川认为,本土研发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中国业务的好坏。此次车展上,佛瑞亚共推出9款全球首发产品,其中多款由中国研发团队开发并销往全球。

  天纳克集团执行副总裁内森·鲍恩(Nathan Bowen)表示,天纳克的组织架构基于区域性应用而建立,99%的决策都可在本地完成。即使在生产、成本和人员决策等核心环节,中国团队也无需等待欧洲和美国总部的回复。

  一些零部件企业正积极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汽车电子供应商伟世通与中国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共同发布基于AI大模型的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博世与地平线也在车展期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辅助驾驶系统。

  巩旻指出,这些企业未来的投资将更少用于产能部分,而更多集中在本土化研发上,逐渐从“手”变成“脑”的投资。

  为满足中国厂商对成本把控的严苛要求,跨国零部件巨头正不遗余力地推动降本。天纳克亚太区总裁李响表示,天纳克已着手将整个价值链的成本降至最优化程度,以适应中国的成本和价值竞争。

  一位国产新能源品牌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自研自动驾驶团队精力有限,该公司正考虑采用跨国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中阶辅助驾驶技术方案,目前已进入项目评估阶段。

  大型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仍拥有规模优势、全球布局和可靠安全性三张王牌。其能否在中国市场赢得更多客户,将取决于如何打好这三张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