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谐音梗”炒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投资现象,但实则暗藏风险。文章通过回顾历史案例,揭示“谐音梗”投资的荒诞与不靠谱,提醒投资者应摒弃盲目跟风炒作,遵循科学有效的投资原则。

在股票市场中,炒“谐音梗”股票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投资现象,尽管看似充满趣味,但实则暗藏风险,对投资者而言并非明智之举。

回顾历史,早在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当选美国总统时,因“特朗普”被译为“川普”,导致与之谐音的川大智胜(002253)股票遭遇了一波炒作。然而,该公司实际从事图形图像等软件技术,与美国总统毫无关联。特朗普当选次日,川大智胜股票虽上涨6.4%,但随后便大幅下跌,至2024年12月6日,股价仅为17.15元/股,充分暴露了“谐音梗”投资的不靠谱。

进入2024年,追逐“谐音梗”投资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韩国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后,上市公司韩建河山(603616)次日涨停,实则该公司为混凝土与管道生产商,与韩国并无业务往来。其股票简称中的“韩”字源于大股东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毫无关系。韩建河山的员工和管理层对此哭笑不得,显然,这种基于谐音的炒作并无实际意义。

更为荒诞的是,葫芦娃(605199)股票因即将到来的2025年蛇年而被炒作为蛇年概念股。葫芦娃公司本为生产儿童用药的医药企业,却因“葫芦娃大战蛇精”的故事而连续收获7个涨停,股价近乎翻倍。这种投资方式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显然,通过“谐音梗”炒股票并不能实现发财的愿望。投资者应摒弃这种镜花水月式的投资方法,切勿盲目跟风炒作。在投资中,我们应遵循科学有效的投资原则,而非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谐音。同时,在生活中也应理性看待“谐音梗”,不要因追求趣味而忽视科学和安全。

孔子在《论语》中早已提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今天的“谐音梗”正是其中的“怪”和“神”。投资者应以此为鉴,切勿身陷其中。在投资中赚钱,应依靠专业的分析和判断,而非盲目跟风炒作。

对于想要寻找乐子的投资者而言,与其炒作“谐音梗”,不如去欣赏脱口秀、相声等艺术形式,其中的乐趣更为丰富和有趣。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