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高管卸任趋势:绩优基金经理回归投研
AI导读: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选择卸任高管岗位的现象频出,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选择卸任高管回归投研是为了专注投资,这也恰恰说明了管理和投研似乎很难两者兼备。
财联社12月17日讯(记者吴雨其)近年来,基金公司普遍采用“绩优则仕”策略来吸引和保留人才,但今年却出现了基金经理纷纷卸任高管职务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选择回归投研岗位,是为了更加专注于投资,这表明管理和投研职责难以兼顾。对于绩优基金经理而言,如何在管理和投研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部分基金经理更倾向于专注于投资,而非管理工作。
日前,嘉实基金发布高管变动公告,公司副总经理张峰和机构首席投资官郭杰因工作调整原因卸任,未来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张峰曾在多家基金公司担任高管职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郭杰则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曾牵头多项组合管理工作。
类似情况还有,国联安基金魏东、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等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也选择了卸任高管职务,继续担任基金经理。今年9月,南方基金的史博、万家基金的黄海和乔亮等高管级别的基金经理也相继卸任,转而专注于投资业务。
然而,市场上仍存在同时兼任高管和投资职责的基金经理,如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和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等。尽管他们拥有卓越的投资业绩,但兼任高管职务后,其投资业绩也受到影响,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甚至跑输大盘。
以万家基金的乔亮为例,他的代表作在2019-2022年跑赢基准获得大量超额收益,但近两年管理的基金从2023年开始跑输比较基准。而刚刚卸任的黄海,在担任万家基金副总经理期间,其管理的基金取得了亮眼成绩,包揽了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冠军和亚军。
公募市场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能够获得升迁机会,主要得益于其卓越的投研能力和持续跑赢业绩的表现。对于专注于投研的基金经理,公司在考虑提拔为高管时,应尊重其个人意愿,并在投资与管理之间做好职责分工。同时,也存在部分基金经理更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潜力,公司应关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
此外,当基金经理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岗位时,公司需要妥善安排基金的接管与分工,确保基金业绩的稳定和提升。基金经理也应通过适当授权与团队协作来减少对基金持有人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