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600亿元,多家公司在完成首次回购后发布第二期、第三期乃至第四期回购计划,回购热潮持续升温。回购股份可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已超过1600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去年全年,更彰显了资本市场回购热潮的持续升温。多家上市公司在完成首次回购后,纷纷发布2024年第二期、第三期乃至第四期回购计划,进一步加码回购。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推出多期回购计划,通常意味着它们对自身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回购股份,上市公司可以提升每股收益(EPS),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此外,回购股份还可以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激发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以无锡线上线下通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12月17日发布公告称,已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完成了2024年第二期回购公司股份的首次回购,成交总金额为298.60万元。此前,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同意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同样,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了第二期回购计划,拟以不低于2500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则计划使用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的资金回购股份,并已经取得工商银行广西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为公司本次回购A股股票提供专项贷款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启了第三期乃至第四期回购。例如,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内已经完成3次回购,并披露了2024年度第四期回购公司股份方案。该公司表示,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并已取得中国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的《贷款承诺函》,获得不超过4200万元的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公司股票回购。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上市公司能够得到相应贷款支持,是回购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回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