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跨年行情备受瞩目,业内人士解析布局策略
AI导读:
2024年A股收官行情进入倒计时,投资者对跨年行情关注升温。业内人士认为岁末年初是政策发布的关键窗口期,A股跨年行情值得重点关注。文章分析了历年跨年行情的赚钱效应及布局策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钟国斌
2024年A股市场的收官行情已悄然进入倒计时。近一个月以来,A股市场始终在箱体震荡中寻找方向。然而,随着岁末年初的临近,投资者对于跨年行情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今年的跨年行情将如何展开?历年跨年行情的赚钱效应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以提高胜率?
业内人士指出,岁末年初往往是政策发布的关键窗口期。在今年“政策牛”向“制度牛”转变的背景下,A股的跨年行情无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作为A股市场经典的“日历效应”之一,跨年行情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跨年行情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中金公司研究部对近15年A股市场跨年期间的表现进行了盘点,发现超过半数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上涨。特别是2012年至2013年、2014年至2015年,这两个时间段的股指涨幅均超过了20%,其中2014年至2015年沪指更是达到了5178点的高点。然而,尽管跨年行情的发生概率较高,但具体启动时间和上涨区间却存在不确定性。据海通证券统计,2005年至2023年间,跨年行情的启动时间分布较为分散,有的发生在11月初至12月初,有的则发生在12月初至1月中,还有的发生在1月下旬至2月初。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04年以来近20年的时间里,从11月到次年2月,主流市场指数的涨跌中位数在0.9%至11.2%之间,正收益概率约为65%。其中,中证1000、中证红利、中证A500指数的涨幅中位数位居前三,分别达到了11.14%、5.59%和3.81%。
从过去的市场表现来看,跨年行情之所以被视为较好的做多窗口,主要是基于投资者对次年经济环境、政策风险、企业盈利水平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预期改善。这种预期改善促使投资者积极布局,从而带动市场出现一轮上涨行情。
当前,A股市场的成交额持续保持在万亿元以上。在经历了指数普涨回落后的箱体震荡行情后,投资者对于今年的跨年行情是否还会如期而至充满了期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A股市场的跨年行情已经悄然启动,投资者在布局时应兼顾科技成长股和优质蓝筹龙头。
“否极泰来,跨年行情值得期待。”中金公司表示,2024年即将结束,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年的投资感受,那就是“否极泰来”。自9月24日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发布彻底扭转了过去三年的悲观预期,市场热情被引爆。展望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提升,结构性机会也将进一步增多。
华商基金则认为,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基本面的改善以及流动性的宽松是跨年行情启动的核心要素。随着一揽子政策成效的逐步验证和增量政策的陆续推出,市场预期已经发生扭转,风险偏好也得到了改善。临近年末,随着外部不确定性的减弱、内部稳增长预期的升温以及共识的重新凝聚,后续市场有望迎来新的修复窗口,本轮跨年行情值得期待。
紫阁投资总经理徐爽表示,年末往往是市场机构重新结算的过程,各类资金都需要进行重新安排、调整、进出。受此影响,市场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震荡。但从长期来看,股市仍具有上行潜力。
随着A股收官行情的倒计时,哪些板块有望成为热点?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从历次跨年行情来看,价值风格普遍跑赢成长风格,但期间也容易出现风格切换。自9月24日以来,中小盘一直是市场的主角。华商基金建议,在四季度政策稳增长预期的带动下,金融、消费、稳定风格表现较好;而进入次年一季度后,风险偏好抬升,成长风格的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因此,在配置上建议采取杠铃策略,即用高仓位配置确定性较高的低风险标的,同时以低仓位押注高弹性、高赔率标的。进攻端可以是科技成长、高波动、高弹性的热门赛道权益资产;防守端则可以是高股息红利资产、固收类基金和货币基金等。
中金公司研究部建议从基本面出发并结合良好的供需格局来布局景气成长产业,如锂电、军工的高端制造以及半导体、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科技硬件。此外,电网设备、商用车、白色家电等具有韧性外需的板块也值得关注。华金证券则认为,2025年大类行业中应重点配置科技和核心资产。其中,科技是配置的主线;核心资产则具有重要的配置机会;而高股息则具有长期的配置机会,2025年年初可能是配置的良机。
华西证券指出,展望未来市场走势,国内流动性环境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A股市场有望继续演绎震荡向上的跨年行情。投资者应关注明年政策重点发力的两大方向:“扩内需”和“新质生产力”。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