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探讨了好公司与好股票的关系,分析了A股市场年底成交量萎缩、公募基金操作意愿降低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等市场动态,揭示了公募基金策略对A股市场的影响。


好公司与好股票:辨析与市场动向
基金重仓的好公司年初至今,普遍实现了50%甚至更高的股价涨幅,这一显著增长可能改变了市场的某些预期。在主流股票品种经过11个月的拉升后,年底A股市场出现了成交量萎缩的现象。与此同时,以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股价大幅上涨,基金获利丰厚,上市公司股东则希望在基金经理调仓卖出前进行高位减持。公募基金收益率在11月19日达到年内最大值105%后,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行为变得尤为凶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白马股和核心资产品种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依然可观,但从市值和估值匹配的角度来看,这些品种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即便这些公司被认为是好公司,但在股票投资上,它们的吸引力并不强。

A股市场成交额大幅萎缩
11月29日,基金重仓股贵州茅台盘中暴跌5%,最终以3.98%的跌幅收盘,迎来六连跌。关于A股是否进入冬季,市场争议不断,但最近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寒冷。A股市场连续震荡调整,沪指一度反弹接近2915点,但随后几日回落,11月29日更是跌至2871点附近。当天沪市成交额创下逾10个月新低,为1226.17亿元,深市成交额为1952.91亿元;11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额3414亿,持续低迷,这一数据不到今年3月7日高峰期11649.16亿元的三分之一。

对于市场的调整,卖方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国都证券认为,市场正处在第三波探底过程中,预计沪指调整至前期低点2733点的概率较低。湘财证券也指出,A股市场已将低迷演绎到极致,成交量创两个月新低,说明投资者交易积极性降低,防守策略凸显。

公募基金操作意愿降低的原因
年底A股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显示出以公募基金为核心的机构投资者操作意愿大幅降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公募基金在收获前11个月的行情后,观望情绪更加强烈,策略分歧明显。有基金公司副总裁指出,整体A股市场估值不贵,但所谓的“核心资产”已经非常贵,尤其是从市销率指标看,许多“核心资产”品种已阶段性失去吸引力。此外,科技股的投资持续性存疑,除非真正用业绩和估值来证明自己。

然而,也有基金经理认为,核心资产品种的核心地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当前披露的主流品种业绩看,这些品种仍能成为A股市场的主流投资品种。最近一周内的核心资产白马股下跌是获利资金的一种阶段性防御策略,而非基本面发生变化。

公募基金对年底A股市场的分歧处于高位,白马股股价越高,公募基金整体收益越高,分歧越大,操作意愿越弱。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明朗化,基金经理可能将真正开始基于整体策略而动。

年底减持潮:好公司=好股票?
A股上市公司股东似乎已等不及市场明朗。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1057家A股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减持公告,涉及股东5017位。更多的减持发生在公募基金获利最丰厚的时期。公募基金是今年A股行情的主导者,也是获利最丰厚的群体。他们对业绩和排名极度敏感,习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减持,甚至完全替换掉基金重仓股。这种操作习惯是上市公司非常熟悉的,部分基金经理年内收益翻倍,以及部分基金对“核心资产”太贵的说法,可能也提醒了相关公司的股东。自11月19日公募基金经理年内收益率达到最高值105%后,基金重仓股的股东减持公告开始密集出现。例如,汇顶科技和药明康德等基金眼中的核心资产,在年底都遭遇了股东的减持。

尽管许多公司股东减持的原因大多是出于资金需求,但若从市值和估值匹配的角度来看,即便是白马股和核心资产品种,其股价也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股票投资上,好公司并不一定等同于好股票。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