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沪指深证成指微涨,创业板指略跌。多家机构预测A股下周及明年走势,提出不同投资策略,包括关注高股息及主题成长构成的“哑铃”策略、春节前情绪逐渐降温春节后布局春季攻势等。


本周,沪指微涨0.95%,深证成指微涨0.13%,而创业板指则略微下跌0.22%。面对下周A股市场的运行趋势,我们精心汇总了多家权威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光大策略: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重要会议的召开,A股市场或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季躁动”行情。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加之年内可能再次降准,A股的“春季躁动”行情值得期待。在配置方向上,投资者可关注高股息资产与主题成长构成的“哑铃”策略。在市场进入政策及经济数据真空期时,高股息资产可作为底仓,而主题成长则可适度参与,以博取弹性。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有望在春季躁动中脱颖而出。

中信策略:预计1月份政策将处于空窗期,市场在上半月可能保持活跃,下半月则可能因外部扰动因素增多而情绪降温。春节后,政策预期将重新升温,市场有望酝酿春季攻势。春节前,保险资金可能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存量活跃资金或更聚焦主题投资。风格上,预计纯粹的小盘风格难以延续,大盘价值风格将占优。投资者可继续采用红利+主题的杠铃策略,并更偏向红利。同时,医药板块政策催化也值得密切关注。在行业配置上,红利板块内稳定高股息和消费类高股息将占优,建议弱化能源型红利行业。主题板块内,看好活跃资金向端侧AI、新零售和机器人聚焦。

海通策略:展望2025年,A股市场的微观流动性有望得到显著改善,预计全年增量资金将达到2万亿元。随着宏观流动性的进一步宽松和基本面预期的修复,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或将回升,从而推动微观资金入市情况进一步改善。

申万宏源策略:春季市场或呈现震荡格局,赚钱效应正在收缩,市场重回震荡市。春季政策表述虽难超预期,但政策落实定调积极。管理层重视预期引导,一季度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窗口较多。一季度没有重大下行风险,仍可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高股息有机会,但难有快速重估。科技产业趋势主题和大消费支持政策仍持续催化,调整后春季主题活跃度可能再度提升。

兴证策略:整体来看,明年A股市场大概率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然而,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轮行情的持续性。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要形成良性的正面循环,需要更长久的行情。行情震荡向上,才能走得更远。

广发策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A股市场往往受经济数据和财报披露真空期影响,交易基本面较少。年末会议基调决定经济周期类资产的稳增长预期,而跨年前后资金面对风格推波助澜。春节前后资金面往往由紧转松,历史上年末年初多存在降准降息,宽货币对小盘更有利。

华金策略:明年1月,受积极政策和宽松流动性影响,A股市场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走势。年初,经济政策上可能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如设备更新政策、地产收储、降准降息等;资本市场政策上,也可能加大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年初外部风险相对有限,国内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

浙商策略:本周主要宽基指数明显分化。展望后市,当前市场“权重缓步行,成长续整理”的格局或将延续。权重指数在重要节点筑底成功后,整体呈震荡上行走势;而成长指数多数处于调整状态中,预计这种震荡整理格局还将继续数周。其中,科创50可能受益于半导体板块强势,走势强于其他成长指数。

中泰策略:1月是传统的经济与政策窗口期,历史上沪深300的胜率和赔率都出现明显下降。不过,政策基调依然偏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值得期待。此外,政策还有“稳住楼市股市”的要求,市场若出现明显下行风险,预计也能获得市场化机制的介入和支持。因此,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

华安策略:考虑到政策逐步进入空窗期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受到的扰动,预计市场整体呈震荡态势。投资者可把握轮动机会:春节前关注高股息资产;春节后关注季节性基建高胜率品种;重磅催化剂出现或宏观预期提振时关注成长科技。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