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7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反弹,深成指领涨。光大证券表示春节前A股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同时,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蛇吞象”式重组告吹,股价双双下跌。算力概念板块表现强劲,中金公司看好AI投资主线。

周二(1月7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震荡反弹态势,深成指领涨,大小指数走势出现分化,其中微盘股指数涨幅接近4%。全天两市成交额达到1.08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180亿元。截至收盘,沪指上涨0.71%,深成指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0.7%。

板块方面,铜缆高速连接、数据中心电源、CPO(光电共封装技术)及半导体等板块表现强劲,涨幅居前;而流感、中药、医药商业及创新药等板块则表现不佳,跌幅居前。

01

光大证券观点:

春节前A股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周二,A股三大指数在午盘时段展开反弹,但总体来看,大盘指数依然受到5日均线的压制。从个股风格来看,小盘股的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股。

光大证券的研报指出,春节前A股市场可能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而春节后的A股表现则值得期待。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15年以来,大多数年份里,上证指数在当年1月的涨跌幅与上一年12月的涨幅呈现出一定的“此消彼长”特征。2024年12月,上证指数小幅收涨,从历史规律来看,A股市场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通常表现相对平淡,而在春节后的20个交易日里则往往表现较好。

02

“蛇吞象”式重组失败

周二,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两家上市公司股价双双下跌,海尔生物收盘跌幅超过10%,上海莱士收盘跌幅接近5%。这两家公司的最新股东户数合计超过11万户。

导致两家公司股价齐跌的主要原因是此前被市场视为“蛇吞象”式的重组计划宣告失败。从最新市值来看,海尔生物的总市值不超过百亿元,而上海莱士的总市值则超过450亿元。

1月6日晚间,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联合发布公告,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复牌交易。此次终止筹划的是海尔生物吸收合并上海莱士的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双方的公告,此次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主要是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能形成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经审慎研究并协商一致后决定终止。

2024年12月23日,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曾联合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当时,海尔生物表示,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而根据上海莱士的公告,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是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公司的统筹安排。

公开信息显示,海尔生物于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是“盈康一生”创新战略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要聚焦生命科学领域。而上海莱士则是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198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由于原第一大股东基立福盈利能力下滑,早在2023年6月就计划出让上海莱士股权。2024年7月,上海莱士最终易主,海尔集团斥资125亿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03

终止重组同时宣布回购计划

在大健康领域,海尔集团通过控股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莱士三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血液制品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布局。

市场观点认为,海尔生物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对海尔生物是利好。然而,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实现营收17.82亿元,同比减少2.43%;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091亿元和2.762亿元,同比减少13.45%和5.85%。

上海莱士方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38亿元和17.39亿元,同比变化2.81%和-3.64%。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组公告终止的同时,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均同步披露了公司董事长提议公司回购股份的公告。其中,海尔生物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1亿到2亿元,上海莱士则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2.5亿到5亿元。

04

算力概念板块强势上涨

周二,算力概念板块表现强劲,数据中心电源、铜缆、CPO等多个分支方向大幅上涨。其中,中恒电气在11个交易日内收获了6个涨停板,海得控制、鑫科材料、动力源、太辰光等多只股票也涨停。

中金公司认为,AI或将成为2025年芯片板块的投资主线。2025年,相关个股的业绩增长有望消化高估值,因此仍具备布局机会。从端侧来看,2024年下半年可穿戴AI产品进入密集发布期,中金公司看好可穿戴AI产品作为重要人机接口创新应用的长期增长动力。同时,AIoT、汽车等智能终端的能力边界拓展及出货量增长有望利好SoC(系统级芯片)供应商。从制造产业链来看,预计2025年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产业链上将有逐步突破。

注: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