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投资格局剖析:中间层投资者与企业的困境
AI导读:
A股市场投资格局割裂,主流资金、活跃游资和中小投资者并存。中间层投资者和企业面临困境,价值投资理念受质疑。市场流动性局部失衡,投资者信心缺失。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格局显得颇为割裂。指数上升而个股下跌的现象屡见不鲜,众多投资者在3000点买入,却不幸被套在3400点。这种市场状况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A股市场的投资流派主要可划分为三类。首类是坚守银行等大蓝筹的主流资金,他们稳健前行,在指数波动的背景下,凭借毅力和资金实力,推动国有大行股价屡创新高。然而,这种涨幅在一些游资眼中并不显著,因为即便经过一年的上涨,其涨幅也不过40%,仅相当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个股的两个涨停板。第二类是热衷于追逐热点的活跃游资,他们快速进出,围绕瞬间出现的资产重组、AI热点等火速打板。而第三类则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他们构成了市场的中坚力量。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中还有大量的投资者和个股处于中间层。他们的投资风格既不激进也不过于保守,多喜欢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形成自己独立的投资风格。同时,很多位居“中间位置”的上市公司,其实与目前火热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5G通信等有所关联,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估值和股价都受到压抑。
监管部门一直倡导价值投资,但关于价值投资的具体内涵,业内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从市场主流机构资金的思路来看,价值投资似乎就是高股息的蓝筹白马,但由于资金有限,这种价值投资的范畴并不宽广,主要局限于以国有银行股为首的蓝筹板块中。然而,这是否真的代表了价值投资的全部?例如,招商银行作为上市银行中的佼佼者,其基本面表现优异,但涨幅却有限,甚至未能超过一些基本面不如自己的股份行。这不禁让人思考,价值投资是否仅仅取决于分红多少,而忽视了企业的成长性?巴菲特都开始大幅减持银行股,这进一步证明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并非一成不变。
如果排除掉少数银行股的上涨和龙虎榜打榜个股的飙升,大多数个股呈现出随波逐流的走势。这些位于“中间位置”的公司,虽然基本面不错,甚至处于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但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股价与估值却持续下跌。从去年10月开始的个股K线图可以看出,除了极少数强势股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能持续上涨外,其余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处于下跌态势。这导致去年9、10月入市的投资者,即使他们严格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和基本面分析的方法,也可能面临套牢的风险。这种局面的背后,是市场流动性的局部失衡。
从这一角度来看,A股市场目前仍处于信心缺失的状态。如果理性的投资方式一再受挫,那么投资者可能会选择离开。毕竟,没有人愿意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却最终亏损。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