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涌入A股市场,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新政策推动。指数化投资成为新宠,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助力其发展。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指数基金备受青睐,红利类指数产品表现突出。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涌入A股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春节前,中国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等核心监管机构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硬性指标,还在构建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优化投资政策以及加强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为中长期资金的稳健入市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从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优化指数化投资生态、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指数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指出,随着《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指数化产品矩阵将迎来新一轮的扩容,相关机制也将得到持续完善。这不仅将更好地满足大众投资理财的多元化需求,还将有效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实现“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据Wind数据显示,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以来,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85只指数产品中,有68只产品在半个月内合计吸引了3.16亿元的资金流入。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指数基金在吸引中长期资金方面的强大吸引力。

个人养老指数基金规模前20名榜单揭晓,彰显指数基金市场潜力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个人养老金制度在2024年12月15日迎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金融产品种类也进一步丰富。在原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产品的基础上,国债、特定养老储蓄以及指数基金等也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此次扩容后,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被正式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这些基金在短短半个月内就合计吸引了3.16亿元的资金流入,充分展示了指数基金在养老投资领域的巨大潜力。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表示,宽基指数纳入个人养老金计划,将为指数基金带来新的资金来源,促进产品规模的增长。同时,这一举措还有助于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并推动其健康发展。此外,这也体现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与支持,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尹浩还指出,对于养老金业务而言,纳入指数基金将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发挥指数基金风险分散、低费率的优势,提升投资者的长期回报水平,从而推动养老金业务的持续发展。

富达基金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提升和投资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多元化组合来应对超长期养老投资的挑战。报告指出,相比于2023年,2024年平均每位受访者选择的储蓄方式增加到了2.9种,对商业养老保险和基金的偏好比例也大幅上升。

在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85只指数基金中,红利类指数产品备受资金端青睐。其中,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有7只,占总数的8%。从规模来看,这7只产品的规模合计达到了1.2亿元,占指数基金Y份额总规模的38%。尤其是红利低波指数基金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

摩根士丹利基金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余斌认为,红利策略的核心在于筛选具有高股息率的股票以规避风险。高ROE、高股息支付率和低估值是红利策略选股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回报股东的能力,还体现了股价的合理性。因此,红利策略在长期投资中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举措之一,《行动方案》的出台无疑为指数化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信证券研究指出,指数化产品是推动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加速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随着新规的深入实施和指数化产品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被动股票型基金有望成为助力公募持仓市值提升的核心工具之一。

展望未来,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表示,随着指数化投资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ETF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将为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