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链主”企业2024年度业绩亮眼,并购重组成看点
AI导读:
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七成以上“链主”企业2024年度业绩预喜,并购重组活动频繁。这些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通过创新研发和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截至2025年2月5日,沪市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群体中,已有52家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8家公司预告业绩将实现增长或扭亏为盈,占比超过七成。尤为亮眼的是,35家公司的预告净利润下限超过10亿元,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煤炭、航运、公用事业及有色金属等行业,显示出这些行业在2024年的强劲表现。
在沪市这个核心支柱产业云集的平台上,头部上市公司大多扮演着产业链“链主”的角色。这批“链主”公司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经营数据传递出了积极信号。具体来看,包括赛力斯、华能水电等在内的14家企业,其预告净利润下限达到了50亿元以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铝业等11家公司在预告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其预测的净利润下限更是超过了百亿元大关。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链主”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日益活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凭借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引领力,“链主”企业正逐渐成为产业整合的主力军,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链主”企业业绩稳健,引领行业发展
沪市头部企业在2024年的经营业绩可圈可点。以华勤技术为例,该公司最近发布的2024年度经营主要数据显示,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090亿元至1100亿元,同比增长27.8%至2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长5.3%至7.1%。公司表示,随着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行业整体景气度持续回升,对公司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样,中国电建和中国交建也发布了亮眼的2024年经营数据。中国电建全年新签合同数量合计达到9248个,合同金额高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而中国交建则披露,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3%。这些头部“链主”企业对2025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行业状况将逐步改善。
分析人士指出,头部公司中的“链主”企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它们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与关键环节,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处于领军地位。这些企业最能感知行业变化以及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整体业绩的“基本盘”,为其估值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链主”企业还积极投入创新研发,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据统计,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的130家实体类企业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达到523亿元,同比增加6.7%,占整体研发费用比重超过46%。这些投入主要分布在电子、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中国交建、中国中铁、晶科能源等公司位居研发投入前列。
业内人士认为,“链主”上市公司不仅能够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同时还能将创新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同提升产业链价值。
产业整合加速,价值重塑空间广阔
新春第二个交易日,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重组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海通证券自2月6日起停牌直至摘牌,标志着这场备受关注的头部券商重组进入了关键环节。此外,沪市其他头部公司的重组进展也不断传来好消息。例如,赛力斯更新了修订后的重组报告书,其发行股份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的重组计划持续推进;同时,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也进入了披露重组报告书的阶段。
2025年,“链主”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凭借对产业的掌握力和引领力,“链主”企业正成为当下产业整合的“主力部队”。它们通过吸收合并、股权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并购和科技创新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A股并购重组市场迎来了新一轮活跃周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产业并购成为主流趋势,整合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预期将会带来估值溢价。作为产业链龙头的头部公司因此将拥有更多估值重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链主”企业在并购重组活动中还展现出了对IPO撤单公司的浓厚兴趣。例如,去年12月,兆易创新披露了与石溪资本、合肥国投、合肥产投共同现金收购苏州赛芯70%股权的交易完成情况。苏州赛芯曾为2022年申报IPO的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兆易创新表示,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完善公司产品矩阵,提升整体竞争力。
兆易创新的收购案例无疑具有代表性。分析人士指出,有过IPO申报经历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而拥有产业整合和协同能力的“链主”企业对业内公司进行并购,不仅有助于原有股东实现退出,还能够避免恶性的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集中和产业链、技术、人才的整合。
此外,控制权变更先行也是“链主”企业在并购重组活动中的常见做法。一批央国企等“链主”基于国资专业化整合要求,频频出手进行并购重组活动。这些运作均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旨在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链主”企业在并购重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中国华润入主芯片封测企业长电科技、中国稀土“收编”广晟有色、华润三九控股中医药企业天士力、中电信量子集团通过定增“接盘”国盾量子等案例均备受关注。这些并购重组活动不仅提升了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为未来产业链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