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受益显著
AI导读:
开源证券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从“0”到“1”导入期加速,政策+科技驱动有望迎来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高壁垒,核心部件市场空间广阔。北交所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展现高成长+专精属性,受益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财中社2月7日电 开源证券最新发布的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0”到“1”的导入期加速阶段,受政策与科技的双重驱动,有望迎来量产元年。自2024年起,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了产业落地,全球众多企业开始加大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在政策层面,自202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政策,涵盖了算法、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在医疗、协作、特种、物流等行业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2023年10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更是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技层面,人形机器人作为“自动”与“自主”高度耦合的产物,其发展历程将经历多个阶段,由“机构层”逐步向“决策层”演进。随着大模型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向任务级交互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实体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取得认知能力,学习并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上层规划等方面的智能和自主性。据觅途咨询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销售量将达到7.6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核心部件的市场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零部件供应,其中电机、传感器、减速器&齿轮、丝杠、轴承等构成了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以丝杠为例,作为机械设备中将回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的传动元件,特斯拉Optimus方案中的人形机器人平均需要使用14个丝杠。据觅途咨询预测,中国2030年人形机器人丝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8.68亿元,其中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将达到6.76亿元。轴承作为减速器的关键零件,同样在人形机器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斯拉Optimus中共计需要使用70个轴承,分布在14个旋转关节处和14个线性关节处的减速器和丝杠上,单台人形机器人轴承的价值量预计在5432-10780元之间。预计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16亿元,2035年更是有望突破89.51亿元。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模块,利用各类传感器件实现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智能感知。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机器视觉方案的承载硬件之一,能够通过距离探测让机器人具备感知周围物体的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北交所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展现出高成长性和专精特新属性,将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化进程。预计2025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市场关注度。我们重点关注在工业、物流、服务等多元类型机器人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关联的产业链“最大公约数”类别。特别是在伺服驱动、减速传动、丝杠与导轨、轴承等领域的机器人“驱动+执行”模块,以及控制器、传感器、机器视觉等领域的机器人“控制+感知”模块。尽管市场对机器人零部件二级市场的关注多集中在沪深市场,但北交所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在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同时,却展现出了较高的成长性和专精特新属性。其中,优质公司同样受益于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