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山旺水冲刺港交所:创新药管线面临资金与业绩双重压力
AI导读:
旺山旺水作为一家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公司,近日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公司聚焦于创新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但面临创新药管线资金需求和业绩不稳定的双重压力。同时,公司开始涉足仿制药研发领域以缓解资金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若馨深圳报道
近日,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旺山旺水”)正式踏上了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征途,由中信证券独家保荐。作为一家深耕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的综合一体化生物医药企业,旺山旺水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新药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进程。
成立于2013年的旺山旺水,其核心产品线包括VV116、LV232及TPN171,分别针对病毒感染、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包含9个创新资产管线的研发矩阵,其中2项已进入或接近商业化阶段,4项处于临床阶段,另有3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在融资方面,旺山旺水自2020年至递表前夕共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5.1亿元。公司创始人沈敬山持股54.97%,其配偶金洁持股1.52%,而田广辉、予飞杉水、苏州合升则分别持有9.54%、4.78%、4.52%的股份。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旺山旺水的投后估值从最初的6亿元飙升至44.5亿元,2025年1月更是通过增资方式将注册资本转换为股份,估值超过45亿元。
然而,尽管估值飙升,旺山旺水的盈利能力却尚不稳定。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亿元,期内利润为643万元。但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急转直下,总营收大幅下滑95%至1000万元,净利润更是转为亏损1.56亿元。这一巨大反差主要源于公司自研药物的对外授权收入波动。
数据显示,自研药物的对外授权一直是旺山旺水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各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总和占比均超过九成,甚至高达99.3%。其中,君实生物(688180.SH)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稳居第一大客户之位,为公司贡献了超过半数的总收入。然而,随着对外授权交易的完成,旺山旺水的后续收入增长乏力,导致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旺山旺水与君实生物之间的合作始于2021年9月,当时公司向君实生物授权了VV116在全球范围内(除四个地区或国家外)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独家权利。这一合作不仅为旺山旺水带来了可观的里程碑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也使其成为了君实生物的重要供应商。
然而,随着VV116的合同商业权利在2023年转让给另一家公司B后,旺山旺水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该交易在短期内为公司带来了近2亿元的收入增长,但随着大客户交易的结束,旺山旺水在第二年的收入骤降。
在没有新的里程碑及权利转让付款的情况下,旺山旺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总收入从2023年的1.98亿元骤降至2024年前9个月的942万元。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公司总营收较上年同期缩水95%,由净赚643万元转为亏损1.56亿元。尽管在此期间CRO服务收入有所增长,但相对于总收入的巨大落差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9/1739079498118.jpg)
旺山旺水营收结构图展示了公司收入构成的巨大变化。
截至2024年9月30日,旺山旺水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05万元。然而,面对嗷嗷待哺的创新资产管线以及持续高昂的研发开支(各报告期间分别为1.3亿元、1.02亿元及1亿元),公司的资金链压力日益凸显。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并增强整体韧性,旺山旺水开始涉足仿制药研发领域,其中3款仿制药已进入或接近商业化阶段。
在港股18A框架下,尽管为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但近年来该板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4年,18A板块仅迎来4家生物科技股上市,不仅上市数量较少,首发募资额、平均募资额也均创下近年来新低。此外,已上市的港股生物科技股股价表现分化明显,下跌仍是主流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以及自身业绩骤降的压力,旺山旺水在18A板块的寒冬之季冲刺上市无疑面临巨大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