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自1月中旬以来A股与港股的季节性表现,并指出恒生指数在近期展现出强劲势头。文章还探讨了港股与A股之间的差异及未来一个月的配置建议,包括港股互联网、出海、金融地产及上游周期等板块。

自1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表现与春节前后的季节性胜率赔率偏强规律相吻合。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恒生指数在此期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这是自2024年10月以来的首次。回顾2022年以来,港股在历次季度行情的起点附近,往往较A股展现出更强的表现。例如,2022年3月15日恒生指数企稳,而上证综指直至4月底才见底,随后迎来季度上涨;同年11月,港股反弹力度同样超越A股,成为季度上涨的重要标志。进入2024年,恒生指数分别在2月和8月领先上证综指半个月至一个月见底。这种板块差异及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使得港股在短期内更能反映机构投资者的预期。

春节期间,资金回流市场,节后股市迎来开门红,这符合季节性规律。春节前最后一周和节后前两周,由于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以及业绩的空窗期,股市整体胜率和赔率均表现良好。近期市场表现亦验证了这一规律。

港股近期的走强,且整体走势超越A股,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是自2024年10月以来港股首次展现出如此强劲的表现,也是季度行情即将启动的信号。港股与A股之间的差异,除了季节性因素外,更源于板块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的差异。

恒生指数与上证综指的差异,主要在于板块结构。港股上市公司市值分布相对集中,金融板块市值占比超过30%,而A股则相对分散。港股中,金融、资讯科技(TMT为主)及非必须消费行业市值占比合计超过61%,相比之下,A股中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合计市值占比仅为26%。这种行业分布的差异,使得港股市场更偏向低估价值。

板块差异和投资者结构差异导致港股在短期内更能反映机构投资者的预期。个人投资者情绪往往同步或滞后于市场,因此在季度级别行情底部时,恒生指数往往领先上证综指。但随着上涨的持续,在季度行情的后半段,上证综指往往会变得比港股更强。

短期内,A股策略观点逐渐转向牛市第二波上涨的初期阶段,但可能会较为复杂。2024年10月至今年1月,机构投资者与交易性资金对股市存在明显分歧。近期,由于盈利进入空窗期、美国关税政策好于预期以及DeepSeek引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资产的关注,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有所回升。这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涨的早期信号,但后续仍面临经济数据空窗期、两会后博弈性资金离场、4月季报验证等考验。然而,整体方向仍保持乐观,建议投资者在重要考验期逢低加仓。

未来一个月的配置建议如下:港股互联网(海外波动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意愿上升)>出海(长期逻辑好,短期美国贸易政策影响低于预期)>金融地产(等待验证春节后地产数据)>上游周期(产能格局好+前期涨幅和预期低)。在震荡期,市场风格偏向小盘低价策略,但一旦市场进入震荡期后期,低价策略大多会失效。对于大小盘风格来看,牛市期间的每一次震荡,大概率是大小盘风格转变的拐点。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市场震荡末期,在新一轮上涨之前,大概率会提前观察到风格转向大盘。建议成长板块内部转向配置港股互联网,价值板块内部关注指数权重(银行)、破净类价值股(钢铁)。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