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进军商业航天,吉利与SpaceX引领未来出行
AI导读:
丰田汽车宣布进军商业航天领域,加入中美汽车巨头竞争。吉利与SpaceX分别通过布局低轨卫星和“星链”项目,引领未来出行科技发展。全球航天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商业航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最近的CES2025大会上,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宣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进军商业航天领域。他强调,未来的移动出行不应局限于地球,也不应只有一家汽车公司致力于太空技术的开发。这一消息标志着丰田正式加入了全球汽车巨头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
事实上,在丰田之前,中美两国的汽车巨头已经率先布局商业航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创立的SpaceX公司已经发射了超过7000颗星链卫星,并在120个国家正式运营。而中国的吉利集团则通过分三期建设“未来出行星座”,目前已在轨拥有30颗卫星,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区域的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卫星应用服务。
根据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全球航天经济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630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1.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远超全球GDP增速。这一数据揭示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位。
那么,为何汽车巨头们如此热衷于进军太空呢?时空道宇公司副总经理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智能化技术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仍处于起始阶段,卫星通信量产和上车很可能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突破。通过提前布局低轨卫星,车企可以为发展自动驾驶抢占先机,这将成为未来3-5年汽车产品的一项重要技术特点。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与商业航天存在很多共通性,研究商业航天有助于提高当前的智能汽车技术。
丰田汽车通过子公司向日本私人航天公司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投资约70亿日元,以加速其在火箭业务的布局。丰田章男表示,这是丰田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型尝试,并希望未来能与SpaceX竞争。而马斯克则一直怀揣着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殖民地的宏伟愿景,为此他创建了SpaceX,并通过“星链”项目实现了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吉利作为中国首家“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其未来出行星座规划分三期建设,旨在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商用低轨宽带通信服务。截至目前,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已完成两个轨道面部署,通过三个轨道面30颗卫星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并首次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车企需要有新的增长曲线以提升投资回报率。发展商业航天不仅有利于提升车企品牌宣传,还具有较大的业务延展性,可以延伸很多行业,有利于企业多元化发展。此外,通过布局低轨卫星和卫星通信,车企可以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抢占先机,特别是在无地面信号的区域提供安全保障。
在商业航天领域,SpaceX已经遥遥领先,其“星链”项目不仅实现了商业闭环,还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速上网服务。而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预计将在未来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
(附注:本文中的图片和链接保持原样,未进行任何改动。)原文链接
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助力智能汽车发展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通过三个轨道面30颗卫星的部署,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星座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目前,星座项目已经开始为吉利旗下汽车品牌赋能,多款车型已实现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在没有地面网络或地面网络受损的情况下,用户可使用车机系统双向卫星通信服务与外界取得联系。此外,如遇汽车发生碰撞等事故时,车辆也能通过卫星实现自主报警,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能,还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