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宣布完成与Deepseek模型深度整合
AI导读:
近日,广汽、吉利、岚图、东风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宣布成功与前沿的Deepseek模型实现深度整合,标志着国内车企在探索AI技术落地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Deepseek-R1模型有望为智能座舱带来显著催化作用,并孕育全新应用场景。同时,Deepseek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广阔前景。
近日,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相继宣布,它们已成功实现了与前沿的Deepseek模型的深度整合。2月8日,广汽集团通过一段实车演示视频,展示了其智能车机系统利用Deepseek-R1大模型,流畅地回答语音指令的先进功能。这一成果标志着广汽自主研发的ADiGO SENSE端云一体化大模型与Deepseek-R1大模型已顺利完成深度融合。
此外,吉利汽车亦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睿大模型已与Deepseek-R1实现了深度整合;岚图汽车则透露,其智能座舱系统已与Deepseek模型完成了深度对接;东风汽车也对外宣称,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展现了车企在探索AI技术落地应用方面的积极态度。
智能座舱作为AI Agent的重要载体,各大车企正积极探索其应用落地。从用户体验来看,Deepseek-R1对接的车机系统,已能够响应车主的语音指令,如描述特定场景、创新回答各类问题等。尽管目前这种对接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全替代车内所有功能的指令,但相较于之前的问答能力,Deepseek-R1无疑有望为智能座舱带来显著的催化作用。
目前,车企普遍采用模型蒸馏训练和微调技术,以提升端侧理解大模型和云端生成大模型的能力,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意图理解和任务分发,并增强Agent的记忆提取和关联能力。云端生成大模型还能接入Deepseek模型,为用户提供原生自然的深度推理体验。基于模型新增的强推理和反思能力,车企能够主动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因此,R1模型有望为座舱交互体验带来显著提升,座舱Agent将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升级,并有望孕育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回顾两年多前,当OPEN AI推出时,曾引发了一轮热潮,随后各种类似模型纷纷涌现。当时就有观点认为,这类模型应用在车机上,将引领新能源车的革新。然而,期待了两年却未见实质性的爆发。如今,这款源自国内的大模型Deepseek,因其更符合本土车企的需求,而更容易被接受。以至于每家车企如果不及时宣布自己与Deepseek的融合,就可能被视为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虽然都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智能驾驶涉及到车辆的外部安全性,需要大数据的长期训练和客户的持续上传反馈。其人工智能主要专注于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技术等方面。而Deepseek的潜力在于处理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和时序建模,预测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意图,并生成安全和高效的驾驶策略。此外,车企还可以利用Deepseek加速算法训练和测试,降低实车路测的成本。然而,自动驾驶需要在毫秒级内响应,因此大模型的计算延迟和能耗也需要持续优化。同时,还需要解决长尾问题、对抗性攻击等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感知-决策-控制的闭环优化。总之,Deepseek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针对具体场景进行专门攻关。
![汽车与AI技术融合](http://example.com/image.jpg)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