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车企纷纷通过高管更迭策略应对挑战。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车企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新势力车企亦动作频频。车市价格战激烈,但预计2025年汽车产业经济性将逐步提升,车企盈利压力或有所缓解。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车企纷纷采取高管更迭策略,旨在提升市场份额、加速产品迭代、优化用户体验及完善组织架构,以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挑战。

  据最新数据统计(依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汽车板块,结合高管变动公告,并剔除独立董事及监事变动情况),2023年与2024年,A股汽车行业内分别有258家与142家公司经历了高管人事变动,涉及高管人数分别达到283人及163人(注:同一人在多家公司任职的变动仅统计一次)。

  2月6日,一位深耕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指出,近两年车企高管变动频繁,这背后与行业的激烈竞争及高端人才的激烈争夺密不可分。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低碳化的深刻转型,车企通过调整组织架构与人事布局,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压力迫使车企加速变革

  新年伊始,汽车行业高管变动潮持续涌动。2月5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宣布,原董事长曾庆洪因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董事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位。同时,公司董事会选举冯兴亚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曾庆洪作为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虽因退休而离任,但广汽集团当前面临的业绩增长压力不容忽视,2024年或将成为其A股上市12年来净利润最低的一年。为此,广汽集团已启动职业经理人改革,并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新任董事长冯兴亚明确表示,创新能力是应对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包括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与机制创新。

  上汽集团(600104.SH)亦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王晓秋出任董事长,贾健旭担任总裁。为应对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的困境,上汽集团于2025年重组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研发总院等五家公司为“大乘用车板块”,并成立执行管理委员会,同时启动全员竞聘。

  新势力车企同样动作频频。小鹏汽车(09868.HK)联席总裁王凤英亲自操刀组织架构调整,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核心业务部门。蔚来(09866.HK,NYSE:NIO)则于2024年7月5日宣布,首席财务官(CFO)奉玮因个人及家庭原因辞职。

  此外,保时捷、捷尼赛思、丰田中国、东风本田等国际及国内知名车企亦在近两年内进行了高管调整。

  数据再次印证(依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汽车板块,结合高管变动公告,并剔除独立董事及监事变动情况),2023年与2024年,A股汽车行业内分别有258家与142家公司经历了高管人事变动,涉及高管人数分别达到283人及163人。

  某上市车企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车企为求生存必须实施变革,这必然涉及业务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调整优化及高管变更。鉴于行业竞争态势依旧严峻,预计高管变更现象将持续存在。

  车市价格战或将缓解车企盈利压力

  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共有227款汽车降价,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全年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8万元,降价幅度为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6万元,降价幅度为8.3%。

  受价格战影响,多家车企盈利能力下滑。崔东树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4%至106470亿元,但成本同比增长5%至93301亿元,导致利润同比下降8%至4623亿元,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尽管产销有所改善,但利润下滑较大,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高盛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中国整车企业分化加剧,纯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逐渐超越传统车企。由于汽车终端市场价格竞争导致的成本压力传导,2024年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利润率有所下降,毛利率从2023年的19%下降至18%。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NEV)渗透率将达到60%,同比增长约30%。

  2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将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预计汽车销量将超过3200万辆,较2024年有所增长,同时产品结构也将不断优化。他强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效益性和经济性,否则难以持续。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保持超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效益性。解决汽车业“内卷”问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防止和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内主流车企已高度关注这一问题,相信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5年汽车产业经济性将逐步提升,车企“赔本赚吆喝”的现象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关图片描述 原文链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