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酒水行业近期密集发布业绩预告,部分企业因亏损严重面临退市风险。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而腰部及以下企业则面临业绩缩水的挑战。市场分化趋势显著,已披露业绩的企业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酒水行业近期密集发布业绩预告,部分企业因亏损严重面临退市风险,市场分化趋势显著。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规定,上一年度出现亏损、净利润波动超过50%、扭亏为盈或期末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需在每年1月发布业绩预告。同时,上市公司可自行决定是否发布经营业绩数据和业绩快报,外资控股企业则可能遵循外资母公司的业绩发布节奏。

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多家酒水企业已提前揭晓2024年业绩(归母净利润)情况。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观察到,已披露业绩的企业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而腰部及以下企业则面临业绩缩水的挑战,且缩水程度各不相同。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家酒水相关企业发布了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或经营数据。以归母净利润统计,6家企业实现同比增长,5家企业同比下降,另有5家企业预计出现亏损。

在酒水行业的头部企业中,白酒龙头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贵州茅台的营收和利润均持续上扬,2024年更是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顺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业绩增长目标。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及古井贡酒虽未披露具体业绩,但从去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态势来看,这一良好表现有望延续至第四季度。而洋河股份,尽管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跌,但目前尚未出现大幅波动。

在保持增长的酒水企业中,顺鑫农业和皇台酒业因非酒业务的积极影响而实现业绩增长。顺鑫农业的猪肉业务大幅减亏及房地产业务的剥离,是其扭亏为盈的关键;皇台酒业则因无锡市梅林彩印包装厂诉讼案件的完结,使得以前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得以转销。然而,舍得酒业和酒鬼酒这两家曾经的“白酒业绩优等生”,却出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主要受渠道库存过高影响;华致酒行则因终端动销下降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去年整个酒水行业呈现出弱复苏的迹象,品牌及市场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市场缩量博弈成为行业整体状况。对于腰部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而言,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部分个股甚至面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风险。根据“新国九条”规定,若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者中有负值,且主板公司营收低于3亿元、创业板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曾经的“白酒新贵”岩石股份(上海贵酒)就面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受关联方海银财富“爆雷”、资金周转困难及市场动销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公司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6亿元至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至-2.5亿元。同样,主营保健酒的海南椰岛以及区域啤酒企业兰州黄河也存在被警示的风险。海南椰岛因动销不畅导致销售业务规模萎缩、老品库存去化缓慢、回款受阻等问题,2024年营收约为2.0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2亿元。兰州黄河则因控股股东变动、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营收未达到3亿元的“门槛”,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0.85亿元至1亿元。

已披露业绩的酒水企业在提及市场挑战时,频繁提到市场拓展、动销、库存去化及经销商回款意愿等关键词。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酒企(主要为制造业企业)注册总量较2023年有所减少,从33.2万家减少至超过27万家,表明酒水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无论是处于深度调整期的白酒、高端化产品拓展受阻的啤酒,还是前景尚不明朗的葡萄酒等领域,头部企业依然保持强劲势头,而腰部企业则面临不同程度的调整与困境,末端企业则逐步退出市场。

展望2025年,上述状况是否会有所改变仍受到广泛关注。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元旦和农历新年期间的走访中发现,今年初的白酒消费旺季中,酒水市场的分化现象依然明显。头部酒企主要选择在春晚等大IP进行亮相布局,而一些名酒的中端价格带产品以及部分腰部品牌则通过线下终端促销等方式拉动销售。部分经销商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反馈称,今年消费市场依然注重产品的“性价比”,知名品牌的产品依然受到消费者欢迎,但部分不知名品牌即使进行促销活动,库存依然高企。

业界认为,2025年酒水消费市场将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预测,未来白酒行业将不再单纯以体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来衡量企业的优劣。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动能和体验场景。

那么,进入2025年,酒水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哪些企业能够持续走强?哪些企业又可能会被淘汰?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为您带来最新报道。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