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DeepSeek的爆火,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接入或部署AI大模型DeepSeek,股价出现上涨。但多数公司提示,相关举措目前对业绩影响不大,短期影响或有限,投资者应冷静分析。

  随着DeepSeek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宣布旗下产品接入AI大模型DeepSeek或在本地部署了DeepSeek。仅最近两天,就有十几家上市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发布了相关消息,少部分是主动官宣,大部分是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被投资者问询时回答出来。AI大模型DeepSeek的热度也带动了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但多数公司提示,相关举措目前对业绩影响不大。例如,宝兰德强调相关收入占比极小,对主营业务无实质性影响;青云科技同样表示无实质影响。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指出,尽管DeepSeek技术受到认可,但其应用效果和商业价值需时间体现。当前,DeepSeek概念炒作现象明显,缺乏基本面支撑,投资者应冷静分析,避免盲目跟风。中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成熟,DeepSeek有望显著助力企业业绩增长。

  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与DeepSeek相关消息

  近两天,已有十几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与DeepSeek相关的消息。多伦科技主动官宣旗下产品接入DeepSeek,荣科科技等则是在回答投资者问询时被动披露。

  荣科科技表示,已完成DeepSeek模型在自有数据中心的本地化部署,将探索在医院智慧后勤等领域的应用,但目前尚无适配产品落地。同时,公司内部也在升级运维知识库智能问答系统,从智谱AI模型向DeepSeek转换。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日来,彩讯股份、开普云、道通科技等多家公司均宣布旗下产品接入或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

  短期影响或有限

  尽管DeepSeek带来了高热度,也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股价上涨,但多数企业表示,相关业务对公司影响有限。浙文互联等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未与DeepSeek签署合作协议,该事项对当前主营业务无实质影响。

  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认为,短期业绩贡献微弱,多数公司接入DeepSeek的相关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例极低,甚至未产生实际订单。长期潜力需要时间验证,技术应用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当前炒的是DeepSeek的意义和潜在应用空间,基于DeepSeek的垂直应用开发还需一段时间。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