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题投资分歧加剧,基金经理静待业绩验证
AI导读:
近日,AI概念股市场波动加剧,基金经理对“AI+”产业能否提升行业估值持谨慎态度。多位基金经理强调,AI技术能否真正落地并带来业绩增长是关键。目前,“AI+”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AI主题投资面临业绩考验。
近日,人工智能(AI)概念股大涨大跌,市场资金分歧明显加剧。此轮AI牛市,基金经理们对于“AI+”产业能否真正提升医疗、影视、教育等行业估值持谨慎态度。多位基金经理强调,Deepseek概念主题投资能否转化为基本面投资,关键在于AI技术能否真正落地并推动业绩增长。目前,“AI+”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并非所有领域都能有效利用AI实现价值增长。
AI概念股面临业绩考验
近期,市场热门板块如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概念股波动显著增大。例如,2月18日,万得DeepSeek指数盘中跌幅超3%,多只概念股如泛微网络、数据港、美格智能跌停;次日,该指数概念股强势反弹,太极股份涨停,每日互动大涨17.79%,数据港涨幅超7%。
基金经理们指出,AI概念股的剧烈波动反映出市场对AI技术能否转化为实际业绩的疑虑。若AI技术无法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概念股的股价调整将难以避免。
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经理吴海健表示,若企业能通过AI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创新商业模式,并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主题投资有望转向基本面驱动;反之,若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热潮或将逐渐消退,导致估值大幅波动。
富荣基金研究员郭梁良认为,AI主题投资若无业绩支撑,风口过后大幅回调在所难免。而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则可能在短暂回调后股价再创新高。在业绩兑现前,应关注产业前瞻指标的变化,如AI应用是否加速获客、云计算公司收入增长是否提速等。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刘忠腾认为,未来泛AI领域,包括大模型、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有望对传统行业进行逐步改造和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从产业进展角度看,当前正处于AI智能体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的过程中,若两到三年内AI技术快速成熟并落地,主题投资有望逐步转化为基本面投资。
“AI+”产业处于初期阶段
近期,医药、传媒等长期低迷的板块因加入AI概念而备受资金关注。市场观点认为,AI有望通过技术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部分行业的估值。
吴海健认为,短期内,市场对AI概念的追捧可能带动医药、传媒等板块的估值修复。长期来看,AI在医药领域的药物研发、诊断优化等方面,以及在传媒领域的内容生成、个性化用户体验等方面,若能成功落地并推动业绩增长,将实质性提升行业价值。
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雷涛提醒,AI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促使市场对这些产业进行重新评估。然而,目前“AI+”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仔细甄别哪些传统产业的细分领域能真正从AI技术中获益,因为并非所有领域都能有效利用AI实现价值增长。
郭梁良表示,DeepSeek的意义在于“模型平权”,使得大量应用能够廉价接入顶级模型,提升用户体验。这将带来全社会层面推理算力需求的提升,未来可能推动云计算产业增长提速、IDC上架率提升等。因此,市场选择应用和推理算力相关公司具有一定的产业逻辑。
AI产业发展持续期或很长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AI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期可能很长。
刘忠腾指出,从“互联网+”到“AI+”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摩尔定律持续作用的结果。上一轮中国互联网热潮从2000年持续至2015年,而自2020年以来,全球科技产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预计产业加速期至少持续15年至20年。
雷涛表示,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每一步都是科技开拓创新的结果。对于投资而言,必须紧密跟踪产业发展,将目光投向科技进步的领域,以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吴海健同样认为,“AI+”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金融、制造等领域,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商业逻辑和社会运行方式的革新,推动了产业智能化。
郭梁良认为,AI的商业价值需要在技术成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体现,这个阈值即人类认知水平。因此,有理由相信AI的商业价值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充分释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AI主题投资分歧加大,基金经理静待业绩验证)
(责任编辑:137)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