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埃隆·马斯克携其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的最新大模型Grok3正式发布,被誉为“地球上最聪明的AI”。马斯克此次发布的新模型依托高达10万张Nvidia H100 GPU作为算力支撑,但并未宣布开源,而是采取半开源策略,引发业界关注。

  AI大模型赛道风云再起,埃隆·马斯克携其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的最新大模型Grok3加入了混战。北京时间2月18日,被誉为“地球上最聪明的AI”的Grok3正式发布,迅速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

  马斯克崇尚极致投入,Grok3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其多项测试结果领先当前热门AI,即便未能真正赢得“最聪明AI”称号,但在19个月内从零起步,冲至行业领先水平,足见马斯克的决心及行业发展速度之快。

  Grok3的高性能得益于不计成本的投入,依托高达10万张Nvidia H100 GPU作为算力支撑,计算量是前代大模型的10倍。马斯克还计划筹集100亿美元资金,采购新一代GB200 GPU,以保持算力优势。

  然而,基于成本考虑,马斯克并未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当场宣布Grok3开源,而是决定对上一代大模型Grok2进行开源。最新的Grok3则继续走闭源路线。

  此前,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及其开源模式,引发了业界对大模型“开闭”两种路线的思考。这两种路线之争或将左右大模型的未来竞争与发展格局,值得业界关注。

成本和商业化场景成最大瓶颈

  在AI大模型领域,马斯克被认为是开源的强烈支持者。尤其是在OpenAI转向闭源后,马斯克甚至发起诉讼要求OpenAI回归开源路线。国内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崛起,也使开源路线重回主流视线。

  但从马斯克及其xAI的产品布局看,他并未完全走“全开源”路线。实际上,马斯克一直走的是“半开源”路线。

  “半开源”模式可视为“产品开放+核心算法封闭”,同时在新一代模型出现后,对上一代模型进行开源。当前,基于成本和商业化场景限制,全开源或许并非最成熟的选择。

  这种“半开源”策略有助于维护技术领先性与商业竞争力,通过收费策略削减成本,同时借助开放的部分能力扩大用户基础、收集数据,推动AI模型迭代。

  昂贵的算力和部署成本,以及有限的应用场景,至今仍是主流大模型面临的挑战。一些开源大模型可能早期采用开源模式吸引开发者,但一旦具备商业价值,会迅速转向闭源,OpenAI的争议即源于此。

  行业内除DeepSeek外,Meta也是主流的开源玩家之一。Meta的开源同样是商业计算的结果。大模型嵌入社交媒体带来的广告增值是可计算的,同时Meta在企业级客户等领域有更多积累。

  因此,Meta的开源是公司战略的选择。

“半开源”或为更务实选择

  短期内,完全开源虽证明了模型迭代和研发效率优势,但仍面临商业化挑战。开源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模型即服务”、增值服务或企业场景定制服务等。

  尽管建立开发者生态后通过广告分成等模式收费已被验证有效,但大模型目前尚不具备谈论这些商业模式的基础。

  马斯克通过大力投入迅速跻身行业前列,证明大模型仍处于普及爆发前夜。谁能成为流量入口、建立生态、探索合理商业模式,短期内难有定论。

  面对高昂成本、激烈竞争和商业化不确定性,创新企业内心充满疑虑。

  DeepSeek的崛起在行业疑惑时展现了开源的魅力。其创新推动了普惠、迭代效率和常识:创新在更透明开放的规则下才能加速。

  关于开源闭源之争,或可还原为更基本的问题:在当前,商业化是否重要?

  这非绝对路线之争,而是不同创新者在不同阶段的策略偏向。若迫切探索商业化或特定场景应用,可能更倾向闭源;若认定仍有突破性创新机会,则可能倾向开源。

  马斯克的“半开源”是折中务实之选:高性能模型满足少部分付费用户和特殊场景需求,普惠版本开源支持迭代。旨在维护技术领先性同时保持商业竞争力。

  这既是野心也是贪心。马斯克认为融合模式的半开源是“路线之争”的最佳答案,至少在当前情况下如此。这值得各大AI大模型玩家深思。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