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入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成焦点
AI导读:
蚂蚁集团旗下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正大量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注册资本1亿元。该消息传出后,A股机器人概念股普涨。蚂蚁集团选择下注具身智能,或旨在科技创新,形成新业务增长点,但面临诸多挑战。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2024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频繁提及“具身智能”,预言AI智能体和机器人应用将成为趋势。他预计,仅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如今,这一预测正逐渐成为现实,并得到更多科技巨头的认可。
2月19日,招聘平台信息显示,蚂蚁集团旗下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正大量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涵盖上海、杭州,薪酬高达35-80k,提供16薪。该公司于2024年底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
蚂蚁集团回应称,蚂蚁灵波将聚焦于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目前项目仍在启动初期,2024年将有更多进展公布,重点或是人机交互。该消息传出后,A股机器人概念股普涨。
人工智能浪潮下,大厂入局AI已是大势所趋。蚂蚁集团频繁公布AI业务进展,去年10月,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未来十年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
具身智能成为业界公认的重要应用方向。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发布或在研人形机器人近100家,融资超100亿元。苹果、华为、百度等大厂均已布局该领域。
2025年,具身智能再掀热议。一方面,具身智能企业动作频出,如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京东上架;另一方面,大模型更新推动应用发展。民生证券研报显示,人形机器人受益于成本下降,将面临更快量产和庞大需求。
蚂蚁集团选择下注具身智能,有迹可循。2024年11月,蚂蚁集团领投星海图(苏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超2亿元Pre-A轮融资,该公司为“具身智能”初创公司。
蚂蚁集团此前已对AI上下游多次投资布局,包括机器人赛道及搜索产品、生成式AI等企业。AI投资人分析称,大厂投资方向尚不明朗,但大厂在应用场景和算力资源上有优势。
蚂蚁集团AI应用探索中,虽有大模型备案及应用开发步伐加快,但成果未在C端市场掀起水花。与此同时,AI原生APP竞争加剧,行业“三强格局”形成。
因而,蚂蚁集团需找到更多支点。自研具身智能,或旨在科技创新,形成新业务增长点。但即使是大厂,在具身智能赛道也不具绝对优势,面临诸多挑战。
具身智能领域已有不少玩家,去年国内至少60起融资事件。大厂需综合且高速迭代的团队,科学家、连续创业者和大厂高管综合阵容,持续招揽高端人才,保持研发能力、产品迭代和商业落地平衡。
具身智能公司创始人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强项是AI能力,硬件上不一定具备优势。大公司更多从自身业务结合点考虑机器人研发,而非端到端布局,这也成为创业公司的竞争点。
蚂蚁集团去年成立AI创新部门,进行多番架构整合,涉及AI和技术创新的部门再次变动。如何布局新老业务、结合基础研究,都是蚂蚁需考虑的难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