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近期强势反弹,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20%。投资者面对基金表现分化,应如何抉择?本文深入分析A股与港股内部分化趋势,探讨港股走强原因,并从估值角度对比港股与A股优势。同时,提供基金投资应对策略。

最近港股迎来强势反弹,截至2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互联网科技龙头公司在港股市场表现抢眼,持有相关资产的投资者仿佛迎来了春天。

然而,也有许多投资者因未能跟上市场节奏而感到苦恼。手里的基金表现平平,而其他基金却屡创新高,这让投资者不禁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投资“赛道”。

面对基金表现的分化,投资者应如何抉择?是换条“赛道”还是坚守原阵地?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A股与港股均呈现内部分化

尽管港股市场近期整体表现强于A股,但深入分析后发现,两者都出现了内部分化的趋势。

以下是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2.19,行业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

资料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2.19,行业按恒生综合行业划分,指数过往涨跌不预示未来表现

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中,科技相关行业表现强劲。A股中,计算机、传媒和汽车行业涨幅领先;港股中,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行业涨幅居前。

港股之所以近期表现更为强劲,原因在于:

港股市场中,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成分股多为科技企业;而A股市场的主要指数仍受传统行业支撑。

因此,港股的科技含量高,显得更具活力。

港股走强原因分析

接下来,我们分析港股走强的主要因素。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显示,截至2月14日,春节假期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市场266亿港元,规模与去年“924行情”相当。去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南向资金”流入港股规模为259亿港元。(数据来源:中金公司,2024.02.17)

此外,外资唱多中国资产也是推高港股的因素之一。近期,德银、高盛等外资机构高调看好中国资产。

结合机构数据,我们认为外资唱多中国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南向资金”做多港股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研报还指出,本轮港股行情主要由交易型和被动型资金驱动,外资主动资金回流相对有限。(数据来源:中金公司,2024.02.17)

港股与A股:谁更具优势?

从估值角度看,截至2月19日,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0.24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74倍,港股相对低估;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5.52倍,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为35.37倍,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优势明显。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02.19

不过,A股流动性相对较好,日成交额在15000亿至20000亿元人民币之间,而港股日成交额在2000亿至3000亿港元之间。流动性较好的市场往往享有“估值溢价”,因此A股相对高估也有一定道理。

基金表现不佳,如何应对?

通过分析可知,港股近期走强主要得益于科技板块支撑。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中,科技巨头占比较大。因此,当科技股估值上升时,港股指数表现更佳。但这可能只是短期风格占优。

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永远上涨的板块,也没有永远下跌的洼地。2021年港股互联网回调时,谁能想到三年后AI会带动其“翻身”?

A股方面,许多行业估值已跌至历史低位。若市场风格变化,这些行业可能迎来估值修复。在港股市场持续走高时,追高或许并非明智之举。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应紧抱优质且被低估的核心资产,耐心等待机会。

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我们手上的基金就能迎来转机。(文章来源:南方基金)

(原标题:港股强势反弹,基金不涨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