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强调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力度。随着高考录取率提升,“上好学”成为社会焦点。各地政府及部门正积极行动,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探索新的办学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2025年高考日益临近,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强调推进优质本科扩容。随着初高中在校生数量的持续增长,2025年高校扩招趋势明显。然而,我国高考录取率已超过80%,“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社会焦点转向“上好学”,即优质本科教育如何进一步扩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力度,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招生规模。为此,各地政府及部门正积极行动,通过支持“双一流”高校拓展办学空间、适度新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等方式,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共有147所“双一流”高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纲要》提出自主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我国高等教育虽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仍需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打造精英型高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纷纷提出支持当地“双一流”建设的举措,如山东推动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属高校突破国家一流学科,江西开展“双一流”建设攻坚,安徽实施高峰学科对标晋级等。各地正积极争取在“双一流”扩容中占得一席之地。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实施优质本科扩容工程,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扩招1.6万人,扩容重点包括建设新宿舍和新校区。北京等多地高校已启动新校区扩建计划,以满足扩招需求。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方面,教育部近期公示拟同意设置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两所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同时,大湾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在加快建设,探索新的办学机制。

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也提出扩大教育领域自主开放。国内已设立多所中外合作大学,吸引全球高水平教育资源。

随着出境留学成本上升及申请复杂,境内留学日益受到关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表示鼓励和吸引全球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以满足国内学生多元化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