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进军智驾市场,挑战华为领导地位。华为余承东对此表示关注,并强调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比亚迪此举引发市场强烈反响,智驾之争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新焦点。

近日,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标志着“智驾之争”正式拉开序幕。智能驾驶(智驾)技术一直是华为特斯拉、小鹏等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华为更是一度被视为国内智驾领域的领航者,而比亚迪则以电动化闻名。如今,比亚迪凭借“天神之眼”进军华为主导的智驾市场,不再局限于电动化领域的优势。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对此高度关注。2月11日,他在微博上直言:“智能驾驶,凑合用与好用且安全,境界截然不同!就像通话有信号即可,但上网则需5G!华为鸿蒙智行在智能驾驶领域正领先一步!”此番言论恰逢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因此被外界视为对比亚迪的间接“反击”。

紧接着,2月20日,华为为售价超百万元的尊界车型举办技术发布会,L3级智驾成为核心卖点,主打“实现从被动智能到自主智能的跃迁”,“智驾向上”。

在此情境下,销量巨头比亚迪深耕智驾领域,其技术能否挑战华为的领导地位,谁将成为“智驾一哥”,成为市场焦点。事实上,除华为与比亚迪外,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及赛力斯等品牌也在积极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针对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技术应用于10万元级车型,将短期内加剧市场竞争,特别是智能驾驶功能的竞争。部分车企可能被迫采取价格战策略以维护份额,但这对盈利能力构成挑战。然而,长期来看,竞争压力或将加速行业技术升级。

比亚迪在电动化“上半场”是领军者,但在智能化“下半场”,华为暂时领先。数据显示,华为鸿蒙智行2024年度智能驾驶总里程已达12亿公里,智能泊车辅助功能使用超8000万次,智能驾驶里程占比33.09%,活跃用户数突破41.21万。余承东表示,华为在智能驾驶体验上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售价低于30万元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实则亏本销售。但从2025年起,华为计划将智能驾驶技术延伸至15万元级别市场。

尽管华为占据优势,但比亚迪的战略发布仍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2月11日,多家竞争对手股价承压。比亚迪的入局使行业竞争格局瞬息万变,智能驾驶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焦点。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智能驾驶技术。

事实上,早在2024年下半年,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企业已将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10万元至15万元级别车型。例如,小鹏MONA 03和埃安RT均搭载智能驾驶系统,市场反响良好。为了巩固竞争力,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成立GH公司,计划打造全新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剑指高端市场。

车企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公司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能驾驶普及。随着智驾硬件成本下降,智能驾驶车型价格门槛不断降低。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的整体渗透率将大幅提升。比亚迪率先将高阶智驾应用于10万元级车型,打破了高端车型对智能驾驶的垄断,加剧了市场竞争,将价格战延伸至智能驾驶领域。

短期来看,比亚迪的策略将引发市场跟进,车企可能调整价格策略,导致毛利空间压缩。但长期来看,智能驾驶的快速普及将加速技术升级和行业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降低产业链各环节成本。这一趋势将促进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