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加速上涨,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AI导读:
科技板块加速上涨,推升交易拥挤度,红利策略被资金抛弃。业内人士认为,资金集中科技板块,随着赚钱效应放大,坚守红利、消费风格的资金也下场参与。但科技板块加速上涨也意味着拥挤交易风险积累,投资者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科技板块的加速上涨,不仅推升交易拥挤度,更凸显了科技与红利或消费板块之间的跷跷板效应。2月21日,科创50指数收涨5.97%,年内涨幅攀升至10.7%,虽未能进入全A股指数涨幅前五,但科创板的另两大指数科创200、科创100分别收获了17.83%、16.41%的年涨幅。
去年风光无限的红利策略,今年却暂时被资金抛弃。年初至今,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深证红利三只红利指数表现垫底全A股。沪深300与上证180年内收益率勉强收红。
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本轮结构性科技行情与去年9月不同,各大事件、消息、情绪的共振,使资金集中涌入科技板块。随着赚钱效应不断放大,原本坚守红利、消费风格的资金也下场参与。多份卖方机构研报称,AI等科技板块有望在中期维度带来较好收益,但短期内交易拥挤度提升,回调可能随时发生。
市场风格正在切换
过去一周,受阿里巴巴与苹果合作、微信接入Deepseek,加速探索AI应用端使用场景等事件催化,市场情绪再受提振。2月21日科技股“满屏狂欢”之后,DeepSeek、宇树机器人、IDC、云计算概念板块的年内涨幅均超过40%,其中DeepSeek指数涨逾73%。而煤炭与免税指数下跌10%,空运、冰雪旅游指数跌近10%。市场最热门与最冷门的概念板块涨幅相差近85个百分点。
截至2月21日收盘,有975只个股创下近30天以来新高,行业集中于电子、通信、传媒、软件、半导体、机械等。而101只个股创下近30天以来新低,其中19只市值超过1000亿元,行业分布于石油、基础化工、煤炭、电力设备、交运等传统行业。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海油(600938.SH)两家万亿石化巨头年初至今下跌10%;中国神华、中国建筑、中国船舶、中国铁建等千亿“中字头”均跌超10%,中国神华当周跌幅为7.21%,创下2021年10月末以来最大周跌幅。
除了“中字头”、石化、煤炭等周期龙头股以外,家电、食品行业的“大白马”也在普遍下跌。美的集团(000333.SZ)、海尔智家(600690.SH)、燕京啤酒(000729.SZ)、东阿阿胶(000423.SZ)均跑输中证红利指数(年内下跌5.81%)。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我们会定期跟踪创阶段新高与创阶段新低股票数量的差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春节假期以后,红利板块的防守属性荡然无存,资金扎堆做多科技,部分红利股节后回撤10%是由于资金切换至科技板块,形成‘此消彼长’格局。但在短期情绪面因素逐渐被消化后,基本面因素或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警惕科技板块短期回调
科技板块加速上涨,意味着拥挤交易风险进一步积累。有卖方研究报告指出,部分科技子板块已进入超买区间,投资者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市盈率(PE)通常不是科技行情中资金看重的核心指标,但过高的市盈率至少表明估值已严重脱离基本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收盘,市盈率TTM为100倍以上的个股达到728只,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行业分别有106只、91只、94只,合计占比四成。
热门概念股估值高涨至“市梦率”。机器人概念股三丰智能(300276.SZ)的PE超过4万倍,该股年内累计上涨81%,最近一周大涨56%,而公司去年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973.55万元。从事半导体设备的中科飞测(688361.SH)年内上涨21.45%,PE已高达3644.35倍。航锦科技(000818.SZ)与深信服(300454.SZ)两只数据概念股年内股价翻倍,PE均超过300倍。
科技板块密集的减持公告也反映短期交易过热。2月21日盘后,炬芯科技、英方软件(688435.SH)、芯碁微装、富瀚微(300613.SZ)等半导体、软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东减持预披露或减持结果。炬芯科技本月以来上涨11%,股东珠海辰友、厦门炬焱计划分别减持不超过146.13万股、9.98万股。英方软件2月大涨63.6%,好望角启航等三名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3%的股份,即250.5万股,预计套现1.2亿元。富瀚微的股东上海朗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2%,预计套现3.2亿元。
谈及A股近期的科技行情,某上海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港股市场此轮的先行示范效应较为明显,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进入去年“9·24”行情高位区间,且恒生科技指数的多只龙头股为港股行情贡献了主要涨幅比重。“近期的科技股行情主要是流动性相对宽裕带来的估值提升,情绪与事件是催动资金看多做多的主要动力。当前是A股业绩真空期,大市值龙头股的年报尚未公布,基本面得不到证伪。短期需注意科技股回调风险,但中期甚至全年,我们依然看好AI应用加速落地。”
对于市场风格下一步的演绎,上述私募人士表示,随着近期利好因素逐步消化,市场焦点或将重返基本面因素。随着两会临近,市场对增量财政政策的关注度将提升,聚焦消费、地产、科技、外贸等领域,尤其是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情况。另一边,A股进入业绩快报时间窗口,建议投资者适度均衡配置行业板块,密切关注AI核心标的的业绩兑现情况和资金流向。
中信建投2月22日发布的研报称,近期科技板块涨幅可观,部分主题方向短期交易指标过热,但对比2023年的基本面逻辑,本轮科技行情演绎仍有空间,包括港股科技巨头在内的一批代表性公司的估值中枢与上沿有望明显高于过去两年,而具体演绎中,科技主线内部可能存在一定的轮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