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AI导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透露2022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涉及1011人。发布会强调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资本市场作为贯通实体经济的血脉,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据发布会透露,2022年至2024年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涉及1011人,起诉案件数与人数年均分别增长了30.5%和16%。
此次发布的最高检第55批指导性案例,覆盖了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违规披露、内幕交易及操纵证券市场等重点打击领域。近年来,证券犯罪呈现出“两多一复杂”的特点:一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交易类犯罪频发,部分行为人利用金融工具如信托计划、场外期权实施犯罪,场外配资、专业操盘、荐股“黑嘴”、分仓软件开发等黑灰产业链参与违法交易;二是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信息等涉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数量增长,造假模式复杂、参与人员众多,涉案数额巨大,严重侵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三是私募基金犯罪情况复杂,既有资金募集端的非法集资犯罪,又有资金使用端的挪用侵占犯罪,且与证券犯罪相互交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表示,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从严追捕追诉证券犯罪,为资本市场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财务造假犯罪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财务造假犯罪案件69件,涉及18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了31件重大案件,目前已有27件提起公诉。今年1月,最高检发布了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也有2件涉及财务造假,这体现了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全链条从严追诉的司法立场。
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交易类证券犯罪,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交易类案件284件,涉及790人,持续加大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及职业操纵团伙等黑灰产业链的追责力度。
在私募基金犯罪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私募基金犯罪598件,涉及280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了三批24件重大涉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目前已有16件提起公诉。对以私募之名非法集资、挪用或侵占私募基金财产、利用私募基金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犯罪行为,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助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私募基金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提供法治保障。
2022年9月,最高检与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行政执法与检察履职衔接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了检察机关与证监部门常态化联络、信息共享、案件衔接、业务协助、执法司法联动、专业化建设协作等15项工作机制。2024年5月,最高检联合最高法、公安部、证监会印发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全面规范了证券犯罪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行刑衔接机制,强化了执法司法工作合力。
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激浊扬清,修复信用,为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为保护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总额达153亿元,超过上年两倍。其中,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过40亿元,会同财政部对恒大地产案审计机构开出了4.41亿元的同类案件“史上最大”罚单。
李明介绍,2024年执法重点是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未来,证监会将持续增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内生活力,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