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广东等地在算力芯片、大模型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企业集聚。大湾区AI企业专注于场景落地,赋能千行百业,展现出强劲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汇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大湾区拥有独一无二的机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4年11月一场活动中做出这一判断,彰显了大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地位。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广东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扎实的产业基础,香港和澳门作为联结内地和世界的桥梁,汇聚了海量国内外数据、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以广东为例,2024年全省在算力芯片、底层框架、大模型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企业集聚超1500家,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11个,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2200亿元,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大湾区正在探索AI的另一种衡量标准,不仅关注技术高度,更强调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广州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领跑智能出行新基建,深圳华为昇腾解码算力芯片的底层技术,佛山美云智数重塑制造全流程智能范式,东莞的广东先知大数据构建城市级AI决策中枢。这些企业共同构建了大湾区的AI矩阵,覆盖了工业互联网、智能芯片等前沿领域。

  受访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实体经济、AI赋能千行百业是大势所趋,这恰恰是大湾区的优势所在。大湾区拥有庞大的传统优势工业和新兴工业基础,对人工智能应用及系统集成方案形成了广泛需求,加速了AI技术的落地生根。

  1

  不拼算法,拼场景

  当全球AI界追逐算力霸权时,大湾区AI企业正专注于场景的落地。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耗时7年研发的AI钢轨探伤系统,已守护了全国数万公里的钢轨安全,体现了大湾区AI企业的务实精神。

  广州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开放交通、医疗等10大领域102个场景,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试验场。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等企业在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上累计路测里程可观,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迭代优化。

  丰富的应用场景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所在,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

  赋能大湾区千行百业

  尽管Deepseek没有诞生在大湾区,但大湾区却成为最早“尝鲜”其本地化部署的地区之一。深圳福田、广州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地迅速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应用,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大湾区在发展AI产业时展现出智慧:尽管高端算法人才密度不足、AI基础研究偏少,却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机会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例如,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百布”对布机器人,为服装厂商提供了快速精准的面料数据。

  先知大数据的AI探伤系统在恶劣条件下仍能精准识别毫米级的钢轨伤损,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这得益于其在最复杂的场景、最极限的测试中淬炼出的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已给出AI价值的明确答案:技术突破应放在产业的刚性需求上。广东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近日,广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强调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大湾区AI赋能千行百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文章来源:21财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