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周四冲高回落,恒指早盘突破24000点后回调。南向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创今年以来单日净流入额第三高。港股在科技股推动下开启反弹,但高位震荡后反弹趋势是否生变引发关注。分析师指出,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牛”,但机构也开始提示相关风险。


港股周四冲高回落,南向资金再度逆市抢筹,市场表现引发关注。

2月27日,港股市场交投情绪谨慎,恒指早盘一度突破24000点大关,但随后出现回调。截至收盘,恒生指数、科技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0.29%、1.22%、0.66%,报收于23718.29点、5881.01点、8734.58点。尽管如此,南向资金依然活跃,连续5日净流入,2月27日净流入额高达168.98亿港元,创今年以来单日净流入额第三高。

自1月中旬以来,港股在科技股的推动下开启反弹。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从1月13日的最低4168.04点反弹至2月26日的5881.01点,区间涨幅超过38%。然而,2月27日高位震荡后,港股的反弹趋势是否生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分析师指出,港股盘面出现板块轮动,部分升幅“落后”的板块出现追涨行情,而前期领涨的人工智能相关股份表现开始分化。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航空、家电、体育用品、博彩、珠宝等可选消费,以及工程机械、基建、交运、电力、内房股均有资金流入及逆市上升。如海底捞大涨6.8%,成为升幅最大的蓝筹股。

此外,近期港股的配售活动增加,离岸人民币及A股表现未能跟上港股节奏。从风险溢价角度看,恒指及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并不吸引。随着公司基本面在业绩期逐步验证,港股在高位大幅震荡或回调并不意外。

在“AI+”产业链爆发的背景下,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牛”。拥有较多AI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二春”,业绩兑现需要时间,但估值重构已经出现。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动态PE处于历史低位,叠加业绩预期上修和卖空占比维持高位,港股安全边际仍然充分。在AI叙事持续催化、基本面预期改善、全球资金轮动的背景下,港股有望延续反转行情。

然而,也有机构开始提示港股风险。国泰君安分析认为,港股市场“波动中的修复”思路有望延续,但市场对总量政策预期波动的敏感度将有所放大。华泰证券指出,当前机器人、AI等主题赛道交易拥挤度较高,若一季度业绩无法兑现预期,可能引发机构调仓引发的“多杀多”踩踏行情。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