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骗局频发,AI选股热潮下的监管挑战
AI导读:
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打着其旗号的骗术层出不穷,包括钓鱼网站、荐股陷阱等。同时,“AI选股”热潮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本文探讨了DeepSeek骗局频发背后的原因及AI选股热潮下的监管问题。
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第一批打着DeepSeek旗号的精心设计的骗术已经浮出水面。近日,一保险机构在宣传“3·15反诈防非”活动时,集中曝光了一批围绕DeepSeek的骗局,如钓鱼网站、荐股陷阱等,为广大用户敲响警钟。
对此,炜衡律师事务所衡财保团队律师张鹏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应尽快研究与出台AI在金融领域的规则,明确工具与使用者的责任边界,并加大对借AI之名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AI非提款机,警惕DeepSeek骗局
DeepSeek火爆的同时,骗术也层出不穷。据保险机构警示,目前围绕DeepSeek存在三大骗局。一是“高仿”网站,利用相似域名和界面误导用户,传播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费用;二是付费课程,以“学会用DeepSeek月入10万+”等诱人标题,在社交平台上售卖低质量网课;三是投资陷阱,骗子通过伪造收益截图、夸大AI预测能力,诱导用户投资,实则陷阱重重。
这些骗局看似新颖,实则“新瓶装老酒”,不法机构或个人利用DeepSeek热潮,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用户加入,进行非法荐股、卖课收费。
张鹏指出,使用DeepSeek生成选股策略并推送给股民,伴随收费或诱导交易目的,已涉嫌违法。根据《证券法》,提供证券投资咨询必须具备投资顾问资质,否则将构成“非法荐股”行为,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AI选股热潮背后的监管挑战
近期,“AI选股”热潮兴起,不少股民尝试使用DeepSeek分析选股。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DeepSeek推荐股票的行为,虽属公域网络信息搜索结果,但客观上存在扰乱证券市场的隐患。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封华清表示,对于DeepSeek在应用层面的灰色地带,监管部门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考量是否细化监管。目前尚无相关立法规定认定其为荐股行为,但DeepSeek的火爆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股民应提高警惕。
张鹏认为,“AI选股”热潮利弊并存。DeepSeek能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范围,为散户提供低成本的研究辅助。但同时,其输出基于算法和过往数据,准确性有限。股民若将其视为“炒股神器”,可能忽视个股基本面和宏观环境,存在局限性。
他建议,股民在使用DeepSeek时应保持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风。监管机构也应积极研究与出台相关规则,明确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边界,确保其服务于股民权利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