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火爆背后的骗术与风险
AI导读:
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各种打着其幌子的骗术开始涌现,包括钓鱼网站、荐股骗局等。文章警示了围绕DeepSeek的三大骗局,并探讨了AI选股热潮背后的利与弊,建议监管机构加强打击违规行为,确保AI服务于股民权利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第一批打着DeepSeek幌子的骗术已经开始涌现。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给广大用户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近日,一保险机构在宣传“3·15反诈防非”活动时,集中警示了一批围绕DeepSeek的骗局,包括钓鱼网站、荐股骗局等,这为广大用户敲响了警钟。
对此,炜衡律师事务所衡财保团队律师张鹏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应积极研究与出台AI在金融领域的规则,明确工具与使用者的责任边界,并加强打击借AI之名进行的违规行为。
AI不是提款机
DeepSeek的火爆让骗子们看到了机会,各种骗术层出不穷。据保险机构警示,目前围绕DeepSeek的骗局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高仿”网站,包括仿冒DeepSeek的网站和钓鱼网站等,这些网站利用相似的域名和界面误导用户,传播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订阅费用,用户需高度警惕。
第二种是付费课程,如“199元学会用DeepSeek月入10万+”、“独家培训!99元学会用AI赚钱”等,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此类网课教程,标价不一,但课程内容往往拼凑自网络信息,质量低劣。
第三种是投资陷阱。DeepSeek应用场景广泛,骗子也趁机而入,通过伪造收益截图、夸大AI预测能力等手段,诱导用户投资,一旦识破便拉黑消失。
事实上,这些骗局并不新鲜,只是披上了DeepSeek的外衣。一些不具有投顾牌照的机构或个人,通过直播炒股、买酒荐股等形式,以高收益吸引用户加入,进行非法荐股。
张鹏指出,使用DeepSeek生成选股策略并推送给股民,伴随收费或诱导交易目的,已涉嫌违法。根据《证券法》规定,向投资者提供具体股票建议属于证券投资咨询,必须具备投资顾问资质。
近年来,证监会为保护中小股民合法权益,对类似“黑嘴”荐股行为打击力度加大。以AI名义荐股、炒股牟利的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封华清表示,DeepSeek是一款具有强大逻辑推理和语言处理能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但其应用需规范。对于在应用层面的灰色地带,市场监管部门应有效规范技术飞跃所带来的负面因子。
“AI选股”热潮背后的利与弊
近期,市场掀起一股“AI选股”热潮。除了有人借机赚钱外,也有不少股民开始尝试使用DeepSeek分析选股。然而,这是否构成荐股行为尚存争议。
封华清认为,AI大模型推荐股票的行为更多是基于公域网络信息搜索结果,与荐股有所区别。但客观上存在隐患,监管部门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考量是否作出细化监管。
张鹏指出,DeepSeek作为一款通用AI工具,其生成选股策略是用户提问后的被动响应,设计初衷并非证券咨询。股民应格外注意由此产生的新风险类型。
张鹏认为,“AI选股”热潮背后利弊并存。DeepSeek能快速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范围,为散户提供低成本的研究辅助。但同时,其输出基于算法和过往数据,准确性有限。股民若将其视为“炒股神器”,可能忽视个股基本面和宏观环境,存在局限性。
股民在使用DeepSeek时应保持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风。若大量股民依赖DeepSeek,可能导致投资策略趋同,加剧证券市场投机氛围,甚至被不法分子操控市场。
未来,监管机构应积极研究与出台AI在金融领域的规则,明确工具与使用者的责任边界,并加强打击违规行为。技术创新应提升市场效率,法律和监管更需加速适配,确保AI服务于股民权利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