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崛起速度惊人,仅用7天用户过亿,引发AI投资热潮。VC们重新审视AI投资策略,开源与闭源成为关注焦点。DeepSeek加速AI应用落地,降低企业部署成本,提升AI普及程度,为AI创业者增强信心。

Deepseek的崛起速度惊人,不仅令其他大模型企业倍感压力,也让背后的投资人倍感焦虑。”北京一家VC投资经理陈雨桐向记者感叹,“在大家都在烧钱之际,突然一家公司用极低的成本,打造出与你相近甚至更出色的产品,谁能坐得住?”

据记者了解,受DeepSeek影响,国内众多投资AI的VC开始重新审视其AI投资策略。

AI大模型投资前景如何?

ChatGPT用户过亿用了3个月,而DeepSeek达成这一成就仅用了7天。

另一家VC的合伙人周明远认为,“未来AI大模型可能逐渐转向应用侧,公司价值或有所下降,但对已参与的VC仍有价值。参与AI最前沿的企业,对AI的认知领先其他投资人,这对未来投资帮助巨大。单笔投资或有亏损,但投资组合盈利最大化才是目标。”

一家AI六小虎的早期投资人坦言,“自2014年起,我们就不再关注大模型项目。”

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红杉中国已重新评估对AI大模型的投资。在头部AI大模型企业中,红杉仅参与了月之暗面和智谱AI的融资。与互联网时代的投资风格相比,红杉显得十分谨慎。

某美元基金合伙人吴晓琳表示,“2023年我们团队已摸排国内几家AI独角兽,包括DeepSeek。当时认为国产大模型技术路线与ChatGPT类似,由于高端GPU禁售,难以超越ChatGPT,因此未出手。如今看,Transformer架构下,这一判断仍成立。国内市场大模型企业,我们更关注新架构项目。”今年1月,RWKV元始智能这家非Transformer架构大语言模型企业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对于未来AI大模型格局,吴晓琳判断:“ChatGPT和kimi曾震动行业,但大模型战争仍在继续,DeepSeek不一定是最终胜者。”

开源VS闭源?

相较于普通人,VC对DeepSeek的判断更理性。陈雨桐表示,“技术上,DeepSeek未带来本质变化。其长链路推理能力,去年9月OpenAI发布的GPT o1已展现。”

1月20日,月之暗面发布Kimi K1.5多模态思考模型,与DeepSeek-R1技术路线相似,且发布略早。2月18日,两者同时发布最新论文,主题再次“撞车”。OpenAI论文提及的两个发现O1奥秘的中国公司是DeepSeek和月之暗面。在长思考模式(long - CoT)下,Kimi k1.5是全球唯一在OpenAI之外实现O1级别多模态推理性能的模型,但反响平平,这或许就是开源与闭源的差异。

此前,大模型领域闭源派占上风,如谷歌、Anthropic等选择闭源。OpenAI也随ChatGPT爆红而改变初衷,自GPT-4以来未公开训练数据、算力成本等细节。DeepSeek火爆后,OpenAI罕见表态称在开源AI软件方面“一直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彦宏谈及开源与闭源大模型,表示开源大模型在特定场景下有价值,但不适用于大多数场景。如今他承认,“从DeepSeek身上,我们学到一件事,那就是开源最佳模型能大大促进人们使用或采纳这个模型。”

吴晓琳表示,“开源并非不能商业化,AI大模型可参照谷歌开源安卓系统模式,从生态发展中赚钱。”但她也提醒,“开源并非成功的保证,开源社区中的大模型成为DeepSeek的概率极低。开源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前提是具备市场认可的实力。DeepSeek能否在开源路径中持续创新和领先,将是关键。”

AI应用端投资机会何在?

两年前,有人质疑AI应用壁垒,如今在DeepSeek影响下,投资AI应用几乎成为VC圈共识。

周明远表示,“DeepSeek加速了AI应用落地,降低了企业部署成本,大幅提升了AI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为AI创业者增强了信心。之前大家认为中国AI与世界第一梯队有差距,但DeepSeek为中国AI产业正名。”

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迅速接入DeepSeek模型,国内政务、能源、通信、医院等部门,以及央企、互联网大厂也上线部署。吴晓琳认为,DeepSeek对国产AI企业有积极影响,中国科技股大涨印证了这一点。中国拥有丰富应用场景,VC们希望投出AI时代的腾讯、阿里。但AI应用投资需有耐心。

(文中陈雨桐、周明远、吴晓琳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