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快速求解,领先谷歌最新成果6个数量级。多地提出量子科技发展规划,机构积极布局量子科技概念股。

  量子科技传来新进展,量子计算被视为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科研团队,携手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密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成功打造出105比特(包括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与当前最优经典算法相比,“祖冲之三号”在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上的速度,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更是领先谷歌2024年10月公布的最新成果6个数量级。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再次打破优越性纪录,相关论文于3月3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验证,是量子计算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关键指标。目前,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多地制定量子科技发展规划

  量子计算优越性不仅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先决条件,更是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体现。近一年来,随着多家巨头公司涉足,量子科技行业持续取得新突破。

  海外方面,英伟达与谷歌量子AI团队合作,加速下一代量子计算设备设计;谷歌则研发出超强运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芯片,宣称5分钟即可完成现有最快计算机需1025年完成的任务。

  国内方面,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发布“天衍504”超导量子计算机,展现全球领先的制造与交付能力;华为亦公布多条量子计算专利申请。

  政策层面,安徽、山东等地将量子科技纳入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发展规划。

  据光明网报道,未来全球量子科技产业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百亿,2035年达到万亿。科技咨询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量子产业市场规模或达2391亿美元。

  机构积极布局14只量子科技概念股

  尽管2024年业绩数据显示,量子科技概念股整体表现不佳,但仍有14只股票净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

  据证券时报统计,佳缘科技、雄帝科技、震有科技等股票净利润扭亏为盈。以震有科技为例,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0.27亿元,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毛利额增加及政府补助等因素。

  从资金流向看,2月以来,机构净买入超千万元的量子科技概念股有14只,其中科华数据、中国联通等股票获机构净买入逾亿元。

  这14只股票中,3股回撤幅度超30%,分别是中国长城、天和防务、普源精电。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