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Manus引领智能体革命,智算算力需求激增
AI导读:
2025年AI大年,Manus作为AI智能体产品引领革命,让AI+从半自动迈向全自动。智算算力成为AI+时代核心需求,随着AI+应用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大幅增加。大厂在底层数据处理方面具优势,初创AI企业多选择中立第三方公有云。
2025年注定是AI大年,应用层面的爆款产品层出不穷。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以低成本诠释了AI+应用的广阔前景。本周,AI Agent(AI智能体)产品Manus闪耀登场,让AI+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前进了一大步。
Manus的轰动效应显著,用户无需再为AI+应用提供额外素材。这款通用的AI Agent不仅能深度思考,还能直接输出结果。Manus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旅行规划、股票分析、教育内容创建、供应商比较、财务报告分析等。用户甚至可以退出界面,让Agent在云端执行任务,最终获得完美的结果。由于Manus处于内测阶段,邀请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到了高价。
从DeepSeek到Manus,AI+工具持续进化,AI+应用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智算算力将成为AI+时代最迫切的需求。据称,Manus每次回答耗时约5分钟,需产生大量Token。相比GPT模式,AI智能体的调用更频繁,对推理算力的需求大幅增加。DeepSeek时代,单次对话需1k Tokens,而Manus时代,单个任务流量需求高达100k Tokens,算力需求扩大了百倍。
智能算力是AI+时代的核心需求。华为董事杨超斌指出,过去8个月,中国市场AI产生的Token流量增长了33倍,其中15倍来自付费Token。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每天将因Token产生约500TB的网络流量,而现在每天的总移动网络流量仅为90TB。这凸显了算力市场的巨大缺口,也解释了全球互联网大厂为何巨资投入智算基础设施。
然而,智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至少需三年。这期间,GPU芯片服务器能否满足建设规模是一大挑战。英伟达GPU芯片供货不稳定,国产GPU芯片因良品率问题能否规模供货亦存疑。这些都制约了国内智算数据中心的发展。
此外,大厂虽具资本和算力优势,但终端应用是否需在大厂云端部署尚不确定。
本周,腾讯元宝道歉事件引发关注。该事件显示,大厂在底层数据处理方面具优势。初创AI企业的AI智能体产品若在大厂云上训练,底层代码可能暴露,成为大厂提升自家产品的材料。因此,初创AI企业多选择中立第三方公有云,尤其是经营模式灵活且无业务交集的中小云企业。
在AI+时代,拥有爆款产品的AI初创企业和提供一体化智算服务的中小云企业有望率先突围。智算数据中心已成为中小云企业的优质资产,因算力需求激增,大型公有云的算力库存已被AI+热潮消纳。中小云企业可最大限度利用算力需求增长消纳库存,覆盖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改善经营业绩。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