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购热潮升温,腾讯控股领衔回购榜
AI导读: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复苏强劲,回购热潮升温。腾讯控股等龙头企业回购力度空前,回购金额累计高达340亿港元。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大投资潜力。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潮不断升温,成为市场焦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午间,已有138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累计高达340亿港元,回购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等龙头企业回购力度空前,彰显了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心。此外,快手和小米集团等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回购。多家投资机构认为,港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有望借助低估值优势和科技股的崛起注入新活力。
港股回购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潮持续。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8家公司实施回购,回购股份12.75亿股,金额约340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仅有111家公司回购。2024年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约27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年内回购数量超1000万股的公司有31家,中远海控以1.25亿股位居榜首。中远海控经营国际、国内集装箱运输服务,凭借海内外航线网络及多式联运服务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分别以9854万股和7773.24万股位列第二、第三。友邦保险是泛亚地区最大的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提供退休储蓄计划、寿险、意外及医疗保险等产品;汇丰控股是一家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业务涵盖财富与个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及全球银行与市场业务。
波司登、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周黑鸭、枫叶教育、上海石油化工股份、中远海发、石药集团等公司回购数量紧随其后。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表示,港股上市公司回购增加,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市场流通量、支撑股价;另一方面,港交所优化回购规则,特别是引入新库存股机制,提升了回购积极性和灵活性。有的公司认为自身股价被低估,通过回购传递积极信号。
腾讯回购金额稳居第一
腾讯控股无疑是港股“回购王”。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腾讯控股累计回购3706万股,金额约140亿港元。2021年至2024年,腾讯控股回购金额逐年增长,分别为26亿港元、338亿港元、490亿港元和1120亿港元。
此外,快手和小米集团等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回购,今年以来分别回购了1045.63万股和682.98万股,累计回购金额约4.2亿港元和2.25亿港元。
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和中远海控年内回购金额分别约64亿港元、53亿港元和15亿港元,位列第二至第四。时代电气、太古股份公司A和安踏体育紧跟其后,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分别约10亿港元、7.49亿港元和6.98亿港元。
时代电气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太古股份公司A主要从事饮料生产和销售;安踏体育主要从事体育用品业务,包括鞋类、服装及配饰。
港股投资潜力巨大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投资环境开放,吸引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科技进步和创新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新机遇,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港股整体上涨氛围热烈。多家机构认为,港股具有较大投资潜力。中金公司指出,港股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区间较低水平。
中欧基金经理罗佳明表示,科技创新浪潮推动中国科技领域变革,是港股上涨的核心原因。港股市场中,科技股占比大,尤其是互联网、软件和电子行业。过去,这些公司全球估值相对偏低,互联网板块估值与美国同类公司差距较大。随着科技创新,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中美科技差距。
詹军豪补充道:“港股市场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在全球流动性变化中表现出较强弹性,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港股估值较低,随着内地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未来,港股上市公司将继续积极回购。投资者需关注回购后资金运用情况,是否影响长期投资和发展计划。”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