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硬科技”闪耀全国两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AI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上,广东制造的“硬科技”产品大放异彩。从AI“新三样”到机器人产业的“七剑客”,广东企业正持续拓宽创新边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广东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上,广东制造的“硬科技”产品大放异彩,即时录制翻译的AR眼镜、搭载AI的智能读码器、采访代表委员的机器人等,均来自经济第一大省、工业第一大省——广东。
不止AI“新三样”,近期广东机器人产业的“七剑客”同样备受瞩目。在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赛道,广东企业正持续拓宽创新边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未来两三年广东机器人产业或将涌现出更多“剑客”。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也称,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由广东制造。

广东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引导、人才储备、技术转化效率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既是新兴产业得以在广东生根发芽的关键,也是广东担起经济大省、创新大省重任的法宝。
从“三来一补”到“专精特新”,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广东的“科创基因”愈发显著。2024年,广东研发费用支出预计达5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截至2024年末,广东拥有超过1900万户经营主体,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科技创新已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科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新年工作任务。广东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形成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广东第九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新型储能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新能源产业跃升的关键。

广东正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近年来,广东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精准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手段。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广东正逐步建立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平台体系。区域协同也是激发广东科技创新潜力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金融也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广东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蓄力平台期、再造“新广东”的重要路径。坚定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支持新兴产业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应用场景,将是广东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