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购活跃,注销式回购成新趋势
AI导读:
近几年,股市走势疲弱,但上市公司回购活跃。今年逾2000家公司公布回购计划,金额超1300亿元。注销式回购比例大幅增加,对稳定市场和提振投资者信心有积极作用,被视为资本市场的积极因素。
近几年,全球股市普遍呈现疲软态势,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却表现得尤为活跃。据统计,今年已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回购计划,涉及金额高达13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2021年全年的水平。
在A股市场,过去回购的主要目的多是为了股权激励,通过回购股票来提前锁定股权激励的成本。尽管二级市场上的回购行为展现了公司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但由于它并未实质性减少公司股票的供给,因此其利好作用相对有限。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注销式回购的比例显著上升。今年公布的回购计划中,大部分均明确表示回购的股份将被注销。这一做法旨在减少公司股份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改善财务指标。股份回购相当于在市场上投入了一笔资金,对稳定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今年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的大幅增加被视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
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的大幅增加与当前市场现状密切相关。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市值缩水,进而引发公司信誉下降、再融资能力降低等问题。若股价严重下跌,还可能导致敌意收购风险增加以及市值退市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股市明显走弱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不得不高度重视自身的股价和市值问题。
此外,监管部门的积极态度也是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计划的原因之一。然而,回购需要付出真金白银,而当前持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从今年已公布具体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来看,平均每家准备支付的金额不到1亿元,中位数更是不足5000万元。相比之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市值都超过50亿元,中位数也接近40亿元,因此回购的数量显得相对较少。尽管如此,许多上市公司仍然有意识地进行回购,这仍然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在现代企业分配理论中,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被视为公司现金分红的特殊形式。由于回购减少了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因此在平衡市中,理论上有可能对股价产生拉动作用,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较为有利。近年来,海外市场上的一些大牛股都曾进行过巨量回购并注销股份的操作。当然,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它们手中有足够的资金。虽然我们不能要求A股上市公司完全模仿这种做法,但对这一理论有足够的认识是必要的。毕竟,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持续几年的股市低迷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出台各种有效政策、尽快让大盘稳定下来并恢复常态化运行至关重要。而包括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并注销在内的各种措施,虽然单独来看作用可能有限,但只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仍然能够为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