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芯片引领智能驾驶,国产芯片崛起自研成趋势
AI导读:
英伟达芯片凭借GPU算力和深度学习平台,成为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新宠。但美国政府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引发国内智驾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同时,国产芯片正在崛起,车企加大采购力度,自研芯片成为趋势。
一寸见方的芯片正在搅动汽车的智驾命脉。前两年,高通8155凭借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和AI处理能力,在智能座舱领域大放异彩,成为“金字招牌”。而今,在智能驾驶领域,英伟达Drive系列芯片凭借GPU(图形处理器)算力和深度学习平台,同样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成为了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新宠”。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比亚迪仰望U8、小鹏G9、理想L9、智己L7、蔚来ES6、小米SU7、零跑C16在内的众多主流车型,都搭载了英伟达芯片。然而,随着美国政府进一步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英伟达芯片面临对华断供的可能性,这给国内主机厂的智驾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今年,国内智驾发展迎来了关键转折点。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正拉动智驾在10万~20万元市场进入普及周期。各家车企都在加大智驾层面的比拼。但一旦相关芯片被限制出口甚至断供,国内智驾产业的未来之路将如何走?
海外芯片助力高阶智驾
“高阶智驾”已成为今年车圈的热门词汇。目前,高阶智驾方案大体可分为三段。不少高端豪华车型选择配置多颗激光雷达与英伟达双Orin-X芯片,这一方案算力强,但成本高昂。车企也会采用搭载单颗激光雷达和单枚英伟达Orin-X芯片的方案,更注重性价比,支持无图城市领航等功能。而在平价方案中,车企普遍会舍弃成本较高的激光雷达,选择纯视觉路线,配置来自地平线或英伟达Orin N芯片,以实现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的领航,以及代客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在这些方案中,英伟达等海外企业生产的芯片似乎都是难以绕开的选择。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英伟达的Drive Orin-X以近73万颗的装机量,占据了35.9%的市场份额。英伟达芯片凭借GPU架构,擅长并行计算,强大的计算性能使其备受企业青睐。从算力的角度来看,高算力芯片能够高效处理智能驾驶所需的海量数据,支持更复杂的智能驾驶算法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如L4、L5级别)。
此外,英伟达的Orin芯片单颗算力可达254TOPS(万亿次运算/秒),而最新发布的Thor芯片算力更是高达2000TOPS。英伟达还可提供仿真工具(如DRIVE Sim),帮助主机厂在虚拟环境中测试智能驾驶系统,减少实际路测的成本和风险,缩短开发周期,提升测试效率与安全性。
除了英伟达之外,高通、Mobileye(以色列汽车科技公司)同样是车企们的选择。前者在通信领域有深厚积累,其智驾芯片通常集成5G模块,支持高速、低延迟的车联网通信;后者则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其EyeQ系列芯片在图像识别和处理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合基于视觉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保障体系
基于海外芯片在性能方面的优异表现,国内主机厂对其依赖程度较高。然而,在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清单”中,AI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种半导体产品都被列入其中。
去年12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分别发布声明,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称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中国相关行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因为一旦出现芯片断供,车企在智能驾驶芯片的搭载上就会面临技术适配、成本控制、供应链稳定等多重挑战。
许多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基于英伟达芯片进行开发和优化,断供将导致研发工具链、算法和软件的适配工作被迫中断,直接影响新车型的研发进度。而且,高算力是英伟达的核心优势之一,如果车企被迫转向算力较低的替代方案,可能导致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下降,例如感知精度降低、决策速度变慢等。
为应对芯片断供风险,不少车企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采取多供应商策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例如,智己汽车的智驾系统采用的是英伟达Xavier、Orin芯片开发控制器,并通过预采购、周期备货等采购方案,来应对不确定性,确保正常生产交付。
同时,中国车企也在加大对国产芯片的采购和支持力度,推动国产芯片的技术进步和生态完善。例如,针对下一代智能驾驶系统,智己汽车在启动Thor芯片平台的技术预研的同时,也同步开展多源合作伙伴的适配方案,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
国产芯片崛起,自研芯片成趋势
目前,部分主机厂已经开始逐步在个别车型上引入国产芯片。例如,比亚迪在其智能驾驶系统中采用了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蔚来则在其最新车型中搭载了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国产芯片正在逐渐受到主机厂的认可。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驾计算方案市场榜单显示,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领域,地平线市占率达33.97%;而在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细分市场,其份额进一步攀升至43.58%。国产芯片的算力并不低,如黑芝麻的华山A2000Pro,其算力预计可达1000TOPS。
成本低则是国产芯片的另一大优势。通过自研域控制器、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定制芯片,长安汽车将智驾系统硬件成本降至3200元,比2024年下降58%。如果车企能够自主研发芯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
事实上,主机厂直接切入芯片赛道已经不是新鲜事。有的车企选择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智能驾驶芯片;有的主机厂则选择亲自下场造芯片。比如,小鹏汽车展示了自研的“图灵AI芯片”,蔚来汽车也公布了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理想汽车同样也在推进自研芯片项目。
对车企而言,自研芯片可以帮助其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通过自研芯片,车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性能,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就像特斯拉一样,通过自研芯片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的发言和建议都涉及了芯片领域。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应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