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越疆科技公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预售价格,仅售19.9万元起,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迈入新纪元。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能加速行业从研发向量产转型,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


近日,港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正式公布其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预售价格,仅售19.9万元起,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迈入新纪元。对于预售更多细节问题,越疆方面未向《科创板日报》透露更多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越疆此次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大幅下调至20万元以下,远低于行业主流的30万-50万元区间,堪称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或将加速行业从研发向量产转型的步伐。

▍19.9万元开启工业级机器人量产新时代

《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到,相较于消费级机器人,专注于工业场景的机器人因硬件配置和软件算法要求更高,价格通常维持在30万-50万元之间。而Dobot Atom的19.9万元定价,与马斯克提及的特斯拉Optimus目标成本2万-3万美元有所重叠,彰显其性价比优势。

在国内市场,优必选同期发布的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定位高端科研场景,操作精度为±0.1mm,略低于Dobot Atom的±0.05mm工业级精度。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优必选在动态运动性能上有所突破,但越疆以更低价格实现了更高精度和工业场景适配性。

越疆创始人刘培超表示,公司凭借自研能力降低成本。在过去十年间,越疆已构建了涵盖控制器、伺服电机、编码器、软件控制系统及AI技术的完整技术平台。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步日欣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越疆科技的定价策略对于研究或商业演示等特殊用途颇具吸引力,但对于C端用户,功能性才是关键。越疆科技发布的产品在双手灵活性方面表现突出,这是此前人形机器人厂商的短板,也是人形机器人开发的难点。

近期,国产机器人新玩家纷纷入局,竞相开启量产,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1-10时刻”。越疆的19.9万元起售价或进一步压缩同类产品的定价空间,推动行业加速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

然而,低价策略也带来毛利率压力。越疆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2.5亿元,需验证规模化后的成本控制能力。此外,尽管越疆已与车厂、电子制造厂等合作,但人形机器人仍面临场景泛化能力不足、安全指标缺失等挑战。

步日欣指出,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尚远未达到通用水平,“大脑”能力尚不足以支撑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功能。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更多出现在垂域场景,专注于某项具体工作。

▍山东籍创始人深度绑定深圳国资

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均为山东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深耕机器人领域近十年。刘培超早年通过手机卡分销赚取第一桶金,后带领团队攻克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

2015年7月,越疆科技成功研发出第一代桌面级智能机械臂,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上迅速走红,筹集62万美金,创下中国同类产品新高。一个月内,收获1000多台机械臂订单及5000多封网友邮件。

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天眼查显示,越疆科技累计完成9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5亿元。其中,国资背景机构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早期融资阶段提供关键支持。

截至IPO前,创始人刘培超通过直接持股及员工持股平台控制31.08%的投票权,为第一大股东;深创投系投资者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05%;前十大股东中,亦出现国资背景的中网投、前海母基金

深创投、中网投等不仅提供资金,更助力越疆科技在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场景落地。2025年2月,越疆联合广州工控集团等成立“广州市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强化政企协同。

作为越疆科技的早期投资者,深创投在机器人领域投资活跃,曾投资宇树科技、飒智智能、景曜科技等公司。

深圳国资正加速布局机器人赛道。今年1月,完成A+融资的逐际动力投资方中出现南山战新投。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