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监管层出台相关文件,从八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股东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行为进行筛查,旨在研判是否存在违规情况,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新规实施半年来,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

据多家媒体消息,监管层为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出台了相关文件,从八个关键方面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进行筛查,研判是否存在违规情况。

监管层下发了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筛查指引(试行),明确筛查八项内容,包括转让双方是否存在高度可疑的密切关联、出让方是否触及减持限制等,综合研判违规减持嫌疑。

这些筛查事项全面覆盖了协议转让中可能违规的关键点,如防止利益输送、确保遵守减持规定、阻止过桥减持等。监管层将运用多种手段详细筛查分析,对违规嫌疑深入调查,依法处理。此措施将更有效约束股东减持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近年来,股东减持行为备受关注。合理减持是股东正常资金需求,但违规减持如规避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扰乱市场。指引文件强调,协议转让不应规避减持限制。

自2024年5月24日减持新规实施至12月31日,近半年超400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每月平均40家以上公司股东筹划股份转让。监管层严格筛查,零容忍违规减持,保护投资者权益,引导股东合规减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措增强市场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股东应遵守法规,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管部门沟通,避免违规行为。

(时代周报记者综合界面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财联社、和讯消息)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