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后股市走势分析,科技股后市乐观
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上证指数在央行连续发声后的走势,探讨了科技股是否会有第二轮行情,并对下周股市进行了预测。文章指出,降息周期明确,科技股整体估值有望提升,对科技方向后市行情保持乐观。
上周我们探讨了上证指数3400点并非市场枷锁,但本周市场表现却验证了“人心中的偏见难以逾越”。
连续缩量横盘后,市场直接出现调整。上周四,上证指数在20日均线附近震荡时,央行释放信号“将适时降准降息”;而本周五,上证指数跌破20日均线,央行盘后再次表态。
那么,下周股市走势将如何?
科技领域是否会迎来第二轮上涨?
盘后,部分投资者表达了对科技股调整的担忧,认为此轮调整或将持续半年。以人工智能板块指数为例,复盘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科技方向主升浪后确实休整了半年。

然而,2025年的情况或许有所不同:
首先,降息周期明确,全球货币宽松在即,科技股整体估值有望提升;
其次,恒生科技指数中代表性公司的资本支出增加,自去年四季度已开始,预计至少持续三年;
最后,2025年是中国科技领域的高光时刻,各类发布会和政策不断刺激科技圈和资本圈。流动性、基本面、政策面及曝光度均利好科技主线,其行情表现应优于前两年。因此,对科技方向后市行情保持乐观。
为何部分股民变得谨慎?
对于行情,共识是预期引领而非历史。小米Su7 Ultra发布及腾讯财报发布后,股价表现均印证了这一点。大盘谨慎,意味着未来有不安预期。

不安因素或源自4月2日的事件,但变数较大,不做深入分析。

行情趋势分析不必过度悲观。若仅是量价关系问题,技术数据可解。据情绪宝数据,情绪回落均值约34个交易日。自2月26日调整以来,已过18天。

本轮调整中,情绪指数先于大盘调整。
期待更多实质性政策出台。
央行连续两周释放“降准降息”信号,股民期待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为股市注入动力,推动市场走出强劲行情。
本周未涉及数据内容。政策端与企业端已发力,短期行情疲软无需过度担忧,不可用惯性思维看待2025年行情。
(极简投研社)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