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回调加剧,市场波动引发投资者关注
AI导读:
过去一周,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大幅回调,上证指数跌破3400点,恒生指数失守24000点。南向资金净买入减少,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关注关税、财报季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未来市场走势持观望态度。
过去一周,市场波动显著加剧,特别是在3月21日,A股和港股市场均遭遇大幅回调。上证指数跌破3400点,跌幅达到1.29%;恒生指数更是跌2.19%,失守24000点大关。股市热点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港股在经历了近40%的强劲反弹后,回调已在预料之中。4月开始的一系列事件促使部分投资者选择在高位获利了结。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周的南向资金总交易额降至自2月7日当周以来的最低水平,净买入额仅为27亿美元,远低于前一周的80亿美元。
海外投行和资管机构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前期热门板块筹码过于拥挤,导致兑现情绪上升。同时,随着年报和季报披露期的到来,部分公司业绩存疑,进一步引发了抛售。高盛提到,美国对华关税调查(4月2日截止)及中国财报季(3月至4月)是投资者近期减少交易的主要原因。但部分投资者表示,若中国股市能在一定水平企稳,他们可能会回补仓位,5月或成为关键时间窗口。
南向资金流入放缓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成为港股牛市的重要推手,成功夺取了原本由外资占据的港股话语权。截至3月1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达3985.58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南向资金在港股每日成交额的占比多次突破50%,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投资偏好则高度集中于科技股,阿里巴巴、快手、理想汽车、腾讯和小鹏汽车等明星股备受追捧。
然而,过去一周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南向资金甚至在3月19日和20日分别出现小幅净流出。明星股也遭遇回调,蔚来汽车一度跌超8%,中芯国际跌逾7%,阿里巴巴、小米集团跌逾3%。与此同时,A股点位和成交量同样回落,上周日均成交额降至1.48万亿元。
近期多家华尔街投行研究显示,在这轮AI驱动的反弹中,A股表现明显落后于港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三个月回报差距为15个百分点,处于港股-A股历史区间的第99百分位。未来三个月A股或将表现领先,因为政策更具支持性,且A-H溢价已经收窄。
高盛交易台的资料显示,近阶段市场整体出现减仓。虽然A-H溢价指数上升,表明有部分资金从H股转向A股,但整体流向数据显示,A股市场也在去杠杆化。套利资金虽然在过去一周里进行对冲交易,即呈现买入A股、卖出H股的模式,但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A股仍是被净卖方,主要抛售半导体、电信、汽车和机械板块,而买盘主要集中在电池、白酒和建材,但相比卖方力量,买方规模较小。
高盛表示,投资者的共同关注点包括4月2日的美国对华关税调查以及企业财报季可能未能反映市场预期中的复苏。
在回调中观望布局机会
市场累积较大幅度的反弹后,暂时的盘整并不意外。随着4月临近,关税、外部不确定性等问题又将回归。全球对冲基金也开始整体去杠杆,例如3月对冲基金普遍减持风险资产,尤其是对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其中中国市场年初被大幅买入后,目前已小幅净卖出。
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上调了钢铁/铝、自中国进口商品以及自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高盛预计,美国政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增加关键进口商品关税、全球汽车关税和对等关税。所谓“对等关税”,即如果某个国家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将对该国的进口商品征收相同或类似的关税。
只有少数投资者认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已达顶峰,大部分投资者预计将在4月或之后达到顶峰。市场回调引发了一些担忧,因为过去三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多次短暂上涨后回落,投资者对本轮上涨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然而,此次投资者似乎更具信心,认为一些科技、消费行业的企业仍值得持有。
资管巨头骏利亨德森投资(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大中华区股票负责人、基金经理缪子美表示,大模型、云服务将提振互联网企业,而消费刺激、体验式消费新趋势有望为消费板块带来助力。尤其是当前中国股市的估值仍低,A股估值仅为12.7倍PE(市盈率),远低于标普500(约22倍)和印度市场(约21倍)。
高盛集团亚洲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也表示,2024年是港股消费股的大年,科技股则开始接棒。尤其是对于需要外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而言,港股市场的意义重大。尽管过去两年中国股市出现过多次“假反弹”,但此次更多机构认为反弹将更可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长线外资已经开始慢慢回归。在2024年三大消费品IPO项目中,每个项目的长线投资者数量均超过20家。未来,除了外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自身的修复情况也将影响资本市场。主流国际投行表示,稳房价、改善劳动力需求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居民收入和促进更可持续的消费复苏的必要条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